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若塵:我更關注畢業生內心的夢想與茫然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6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這些天不少媒體都在熱炒“北大女碩士當油漆工”的消息,以至於故事的主人翁蘇黎傑自己都説“媒體都來找。我現在思路混亂,不知道想啥説啥。就像電腦,亂碼了,光想著重新格式化,就不知道咋辦!”

  從媒體“都來找”的動機來看,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新聞題材,因為光是“北大”、“碩士生”、“油漆工”這些關鍵詞,就可以觸動大眾的神經。但我並不願往“就業難”、“高等教育的悲哀”上去過度闡釋,因為根據新聞報道,蘇黎傑在北京的高校做過教師,後來也在幾家公司呆過,這樣的“頻繁跳槽”在解釋環境專業的女碩士“就業難”時,並不具備很強的説服力。在媒體整體渲染“就業難”的輿論環境下,每個大學生個體在就業過程中的那些複雜的內心經歷與掙扎很容易被遮蔽。

  從2002年9月到2009年年底,在京城的日子,蘇黎傑曾經過得充實豐富,在學術期刊和媒體上發表過至少6篇學術論文,在北京宗教學院教過政治和英語課程,畢業後參加了許多旅遊、文化等方面的課題研究、項目策劃、會展招商。但是,校園畢竟是校園,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人生出現新的轉折。也許,我們當初的夢想都很單純而又美麗,而現實往往將這個夢想打破。於是,我們在求職與工作中不斷地碰壁,不斷地認識這個社會,認識自己,逐漸地成熟起來。

  正如蘇黎傑所説:“我的性格不太適合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我覺得機動靈活的企業更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然而,事業單位不適合,企業又真正地能夠適合自己嗎?據蘇黎傑所在的裝飾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劉天白所説:“蘇同學有時説得很堅決,要在這兒幹兩年。可昨天她突然脫口對媒體説,沒準下一個小時她就辭職了。”也許,這就是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普遍的真實心態,那種飄忽不定、複雜、茫然。比起蘇黎傑,有很多大學生的經歷更複雜、更曲折,都尋找著真正適合自己的舞臺。矛盾、糾結時不時地咬噬著這一代大學畢業生,我們手握著本科或是碩士學歷證書,而所學卻與社會要求甚遠,更無什麼社會經驗可談。

  選擇做油漆工,不過是蘇黎傑所做的又一個選擇罷了。人生之路還很漫長,也許,蘇黎傑的“人生拐點”還會在另一個時間段出現,我們不妨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給每一個大學生成長的一個時間和空間。因為,從校園到社會,這本身就需要一個適應與轉變的階段,也許很長,也許很短。(若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