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大林:先幸福應幫後幸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10: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幸福正在成為時尚之詞,成為個人追求、政府目標。白岩松的《你幸福了嗎?》賣得不錯,“幸福城市排名”見仁見智,引人對號入座;建設幸福城市的規劃,宏偉而具體,為人民謀幸福的承諾,鄭重而堅定。

  什麼是幸福,沒有眾口一詞的答案。崔永元稱自己的幸福感只有60分,有位進城賣菜大叔的幸福,是掙足夠的錢為女兒治病交學費,將其培養成人民教師。學者説幸福只是一種主觀感受,尋求幸福的途徑千差萬別。我以為,溫總理所言“讓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是對幸福最貼切的闡釋,因為這樣一種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和諧狀態,更加趨近人的本質,更能反映生活的品質與生命的意義。

  現在,要回答“你幸福了嗎?”或者“誰是幸福的?”,也許不再那麼茫然無措了。生活中“四心”是否有所安放,就知道自己是否幸福,享有“四心”的程度就是幸福的指數。而“四心”的具體化,無非是工作生活的穩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誰是享有這種幸福的幸運兒?《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調查》顯示,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非常幸福”還有一些間接的佐證。201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逾140萬,繼2009年以來連續3次超過百萬,競爭最激烈的前6個職位考錄比例超過3000:1。有的人連續考了8次,屢落屢考,不考個金榜題名不罷休;有些人從機關出來,闖蕩三五年的經驗“還是公務員好”,於是不得不用心備考,以爭個“吃回頭草”的資格。《南方週末》頭版登載了一幅新聞照片,一位被錄取的考生喜極而泣,給家裏電話報喜。不是笑容滿面,而是淚眼漣漣,如此大喜過望的情不自禁,讓人對公務員職業的含金量,不能不充滿嚮往。

  人往高處,心向幸福,這是常情。按現在的情況看,公務員先行一步幸福了,這是好事。事物總是有先有後,就像有先富與後富,也不妨有個先幸福後幸福。沒有嫉妒,只有羨慕,自然地見幸福而思齊。於是,眼下還不幸福或者幸福指數不高的人,很需要先幸福者幫他們一把,儘快地奔向幸福的樂園。

  怎樣幫呢?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對民生多有體恤。居有福利房,就要想到蝸居者對高房價的無奈;有一份不菲的薪金保障,就該體味低收入群體的艱難、討薪時的憤怒與無助;享受較高水平的公費醫療服務,還當感受體制外人群看病貴、看病難的巨大壓力;對CPI指數不敏感的,要想到每提升一個百分點都會抬高貧困者的生活門檻;個稅起徵點對某些人來説也許利害不大,但一個適當的起徵基數,會給中低收入群體帶來改善生活的希望。

  體恤有助於改變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改變辦事思路與行政效率。當公務員享有幸福甚至“非常幸福”的時候,就該想到與職務聯在一起的責任與義務。身為公務員,不只是因為考得好、運氣好,從權為民賦的角度,更是人民的挑選與託付。面對群眾謙和親近一些,行使權力謹慎公道一些,為民辦事認真踏實一些,不是為政的高境界,而是必守的本分與底線。政府公職人員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廣大群眾最大限度地接近幸福,而不是離幸福越來越遠。一句話,社會有理由對公務員滿懷期待:不只是欣慰于自身先幸福,還應有所行動,幫助人民群眾打開那扇幸福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