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一舟:破解“血荒”也需要“領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如何破解“用血荒”?全國人大代表汪春蘭表示,目前公務員群體獻血最少,建議各級領導幹部&&獻血。根據前期調查,汪春蘭建議,在公務員群體中,首先倡議領導幹部&&獻血,有了領導幹部的示範&&,自然而然地就有更多的公務員也來捋袖獻血了。(《齊魯晚報》3月7日)

  每年全國很多地方幾乎都要遭遇一段時間的“血荒”,因為目前獻血的主力軍是大學生和農民工,假期這兩個群體一回家,就容易引起“血荒”。該如何去破解“血荒”,答案其實並不複雜,獻血是一種公益活動,需要包括公務員群體在內的全社會的鼎力支持,這與個體的社會責任感有關,與領導&&不&&無關。

  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環保或者社會公益性活動基本上是民間公益組織號召的結果,而反觀國內,近些年,雖然公益理念漸入人心,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也在國內很多城市漸成熱潮,但回頭來看看,卻總是呈現出千篇一律式官方引導、“自上而下”的開展模式——往往是政府機關和政府領導&&,全社會積極響應。回過頭來想一想,在類似的公益活動中,我們幾乎都能看到政府領導衝在前面的身影。

  少開一天車要“領導&&”,步行上班要“領導&&”,節能降耗要“領導&&”……之前,鐘南山院士發起的戒煙倡議,同樣也呼籲政府要參與、領導要&&。我就不明白了,難道離開了“領導&&”,我們就做不得任何事情?

  長期以來,我們似乎已經陷入了這樣一種怪異的思維定式而不能自拔:不管什麼事,都要“領導”&&,“領導”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然後是社會各界群起而響應。表面上看去,轟轟烈烈熱情極高;其實仔細一琢磨,更像是權力命令下為了公益而“公益”的公益秀,儘管口號遍地,標語漫天,鼓聲陣陣,但很多行走在如此公益“旅途”上的人,心裏未必真把公益活動當回事,更談不上將公益理念滲入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了。

  于公共管理而言,于國計民生而言,當然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政策推行,“領導&&”具有現實的價值。但對於公益環保觀念的倡導和養成,筆者覺得還是交由公共大眾自覺的主導為好,公益性的社會活動,缺少了官方背景,或許規模會小一些,但效果卻更紮實有效,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強有力的輻射力和感召力。至於公務員群體獻血最少,卻也不是“領導不&&”造成的結果,要想打破這個困境,説到底還是需要公務員群體在社會責任感上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