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玉軍:俄歐能源博弈新變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1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俄羅斯總理普京近日訪問了布魯塞爾,俄羅斯與歐盟在能源問題上的爭執再度引起關注。

  能源問題是俄歐關係的一條主線。歐俄雙方在相互依賴的同時,也從未停止過激烈博弈。近年來,俄在國內推進能源行業國有化進程的同時,積極拓展能源外交,借能源杠桿實現地緣政治目的,用地緣政治安排獲取和提升能源利益。比如,與土庫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分別簽署長期天然氣購銷合同,力圖壟斷這兩個國家的天然氣“西向”出口;積極修建“北溪”和“南溪”天然氣管道,加深歐盟對俄天然氣依賴;向歐盟能源供應鏈的中下游進軍,想方設法收購歐盟成員國的油氣加工和銷售企業,力圖在歐盟的油氣加工和銷售領域佔據一席之地,並借著與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特殊關係,打破歐洲推進統一能源政策的努力。

  對俄能源的過度依賴,一直是歐盟的“痛”。近年來,歐盟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力圖繞開俄羅斯。比如,加大與北非及中亞環裏海國家的油氣合作,繼巴庫—傑伊漢石油管道建成運營後,又積極推動“納布科”天然氣管道建設,希望把中亞裏海國家的天然氣通過土耳其輸送到歐洲。今年2月4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商定到2014年建成歐盟統一能源市場,並授予歐委會和歐洲對外行動署更多權限,將能源戰略與外交結合起來。此外,還要求俄向第三方開放其天然氣管線,試圖以此削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俄氣)在天然氣管網運輸方面的壟斷地位。還有,歐盟強調透明度和互惠原則,希望俄降低能源市場準入標準,允許更多歐盟企業進入俄能源生産和運輸領域。

  國際能源格局和市場行情的轉變,使俄歐能源博弈出現新變化。伊拉克戰爭以後,國際能源市場曾向“賣方”傾斜,俄一度佔盡天機。但美國頁巖氣開發的突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等因素,使得世界天然氣市場斗轉星移,俄的能源強勢遭到削弱。隨著越來越多液化天然氣來源的出現,相互分割的國際天然氣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天然氣的長期價格合同機制受到挑戰。2009年歐盟液化天然氣的現貨市場價格比俄管道天然氣價格要低45%,歐洲客戶於是要求俄氣修改天然氣長期供應合同條件。在市場壓力面前,俄氣被迫同意未來3年以現貨價格向幾家最大的歐洲天然氣公司出售佔總數15%的天然氣。今年2月,德國E.On公司甚至建議全部以現貨價格來採購俄天然氣。俄氣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地位面臨進一步挑戰。

  不過,中東北非局勢動蕩等因素導致國際油價衝高,卻給俄羅斯帶來了新的機會。今後俄羅斯在博弈中可以更加靈活,不會全盤接受歐盟堅持將能源銷售和能源運輸分開來的立場。俄歐能源合作與博弈,還將繼續在由市場變化和國際政治組成的坐標體系中曲折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