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連海平:“第一時間”為何沒能止住謠言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2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月10日淩晨2點,有人傳言,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化工園區大和化工企業要發生爆炸,導致陳家港、雙港等鎮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陸續産生恐慌情緒,離家外出,並造成4人意外死亡。

  古語雲“謠言止于智者”,當謠言來襲,誰來充當“智者”?心理學家勒龐在《烏合之眾》告訴我們,“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體,智力在群體中不起作用,它完全處在無意識情緒的支配之下”。因此,公眾總希望政府在危急關頭能夠力挽狂瀾,止謠言于瞬息之間。據相關新聞報道,當地政府在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時間”是什麼時間,報道語焉不詳,我也不想作無端猜測。我想問的是:既然當地政府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並通過電視、電臺、網站、短信息等現代傳播方式辟謠,為什麼沒能及時阻住公眾集體大逃亡,甚至釀成生命事故?

  無非有幾種可能:其一,“第一時間”有玄機,事故報道慣用的模糊表述掩飾著某種“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實,譬如瀆職;其二,部分群眾對官方信息不信任,寧信謠言不信辟謠;其三,確實有某種跡象,如報道提到有群眾聞到氯氣味道,強化了謠言的威力。

  不論是何種情況,我想當地政府在追查謠言始作俑者責任的同時,還應該認真反思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譬如政府公信力問題,為什麼會有部分群眾寧信謠言不信辟謠?這與個別地方或部門有時受錯綜複雜的利益牽制,且公眾利益經常被置於政府GDP、官員私利、企業利益之後,以至當有情況發生,一些人便習慣性地對官方信息産生懷疑,從而對政府公信力造成損害。

  再譬如“化工圍城”。近年來,城市化工廠爆炸、泄漏事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對“化工圍城”的省思。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急劇外拓,使得許多原本在郊外的化工廠自然成為“城中廠”,如埋在城市心臟的一顆顆“定時炸彈”,成為城市居民的心頭大患。響水縣的謠言事件,再次敲響化工危機的警鐘。

  我想,不僅響水縣,凡是有類似情形的大城小市,都應該重視這一問題,不要等到事故發生之後,才悔恨當初。(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