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長安:“民工爭奪戰” 權利保障大比拼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0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各地對農民工的“爭奪戰”,本質上還是反映了對廉價和低端勞動力的巨大需求。只有當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與農民工素質持續提高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時,才能在更高層次上對農民工的權益有更好、更全面的保護和提升。

  每年開春之後,各地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民工荒”。不過,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今年對勞動力的渴求,已經演變成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對農民工的“爭奪戰”。各地區使出渾身解數,吸引農民工前來就業。我們期望的是,這種農民工的“爭奪戰”,能最終演變成勞動者權益保護力度的大比拼。

  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力度加強,過去只發生在東部發達地區的“民工荒”現象,如今已蔓延到中西部地區。不僅珠三角、長三角這些發達地區早在前七八年就已出現局部的“民工荒”現象,近兩年在中西部地區這些傳統的勞動力輸出地區,“民工荒”現象也愈演愈烈。

  中西部地區鬧“民工荒”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背景,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結構梯度轉移的結果。近些年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一直要快於東部地區,而隨著大量出口加工型企業由沿海向內地的轉移,中西部地區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大增加。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口結構正面臨著“劉易斯拐點”的制約,新增勞動力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在勞動力總量不變甚至下降的情況下,東中西部地區對勞動力的爭奪或許就不可避免。

  農民工從過去的剩餘勞動力開始變成了“香餑餑”,將給農民工的權益提升提供難得的機遇。長期以來,農民工的工資低下,社會保障缺失等問題突出。但近幾年來,農民工的工資和社會保障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從國家統計局的歷年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工的工資在2000年前增速較緩,但2004年是個轉捩點,此後每年以大約兩位數的勢頭增長,其中2008年增長19%,2009年則增長了16%。在社會保障方面,農民工也有了較大的改善,在養老、醫療等保險項目的覆蓋面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農民工的權益保護工作仍任重道遠。比如工資水平和城鎮職工相比仍差距不小,拖欠工資現象屢禁不止;農民工的工資提高主要依靠超時工作,大多數農民工平均每個月要工作26天,每週工作近60小時;在勞動合同簽約率上,有近六成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雖然參保比例有所提高,但參保水平仍處於極低的水平。

  從目前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對農民工的爭奪大戰看,雙方在工資水平和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均開出了比過去更為優厚的條件。比如雙方都對農民工承諾有相對較高的收入保障、有公租房、有子女入學等政策優惠。東部地區側重宣傳經濟發達、發展空間大等優勢;中西部則不僅強調工資和社會保障將努力與東部接軌,還大打離家近、更方便照顧老人孩子等親情牌。

  不管怎麼説,對農民工而言,“短缺”就意味著“搶手”。但應該提醒的是,各地對農民工的“爭奪戰”,本質上還是反映了對廉價和低端勞動力的巨大需求。只有當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與農民工素質持續提高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時,才能在更高層次上對農民工的權益有更好、更全面的保護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