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堂吉偉德:過節不幸福在於幸福感的自我迷失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9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春節期間,湖北門戶網等網站發起了“春節開銷”的調查,超過三成的網友開銷超過五千元,兩成網友表示沒有幸福感,近半網友認為壓力來源於開銷過大。(2月8日紅網)

  過年如過關,于當下人來説是一種悲哀。節日帶來的除了短暫的歡樂,恐怕是更大層面的煩惱。調查的結論,並非全部的歸一。三成網友春節開銷超五千元就影響幸福感,顯然有矯情的因素。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説,相比于天價年夜飯,五千元的過節費其實不昂貴,過節不幸福的真正原因,還在於“我們究竟如何過節”。

  錢並不代表快樂,這個道理很簡單。有錢無錢,回家過年,淡定的初衷卻未必有淡定的過程。對於過節的期望過高,甚至不知道如何安排過一個節日,願望與實際的背離,才是“不幸”的誘因。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説,或拼車,或擠車,或駕車,千里迢迢歸來的結果,就是成天的大吃大喝,整天的迎來送往,不分晝夜的醉眼惺忪,還會面對同學會、老鄉會和親朋聚會時,相互間的攀比和對照,如此身心俱疲,人又何來幸福感呢?

  幸福本身是一種心理感受,跟物質的多少沒有絕對關係。有錢的可以按有錢的方式過,沒錢的可以按沒錢的方式過,關鍵在於如何體現過節的意義。遺憾的是,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過節其實更像是一種全民性的盛宴,每一個人以“春節”的名義,集中消費,集中出行,集中聯歡,春節的傳統內涵在淡化或變味,成了一個人人應付的過程,歸來的人沒有幸福感,留守的人也同樣不幸福——深圳、廣州等大城市人去城空,不便的結果就是煩惱;當中西部的小縣城,由於大量回歸人員的涌入,不得不面對超負荷擁擠,也是一種負擔。

  我們該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節日呢?對於這樣的問題,每一個人的答案或許不同,但表現的形式卻可能完全一樣。同一化的結果,就是在形式上決定了難以出新,集體性的狂歡,對個性的表達也是一種壓制。在這種情況下,你很難不請別人吃飯,你也很難安下心去,倒上一杯茶,安心地聽聽歌、看看書、充充電,調劑心情。在過節時,我們看似主動,實則被動,一個人被節日所綁架,甚至淪為身不由己的“節奴”,這可能是當下的人悲哀。

  很多人感嘆,年味變淡了,過節失去了意義。其實,節還是那個節,變化的不過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而已。如果説過節不幸福,不過是幸福感的自我迷失。如何過節的命題,其實就是如何找到幸福的問題。“誰偷走了我的幸福”應有全民的反思,但關鍵恐怕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該如何認知幸福——物質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為什麼反倒貧瘠?我們的心裏已被世俗和功利填滿,又如何去接納原本應有的節日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