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國華:旱情面前,應喚起民眾節水意識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3: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北京遭遇60年來罕見旱情,百天無有效降水幾乎已成定局。1月27日多家媒體報道説,京郊局地開始限時供水,但是,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總工程師王毅隨後站出來否認,稱政府並沒有採取限時供水措施,雖然出現了氣象乾旱,但目前並沒有出現農業旱情。旱情“不會對北京居民的飲用水造成影響”,“不會對北京城市的供水造成影響”(據1月28日《北京晨報》)。

  臨近春節,官方迅速站出來回應“限時供水”傳聞,顯然有穩定人心之意。不過,北京的旱情並未因這次澄清而明晰起來。拋開“限時供水”傳聞且不説,昨日媒體報道,北京90多萬畝冬小麥普遍青枯,這讓北京只有“氣象乾旱”,而無“農業旱情”的説法不攻自破。而之前,北京水務局表示,北京今年將首調黃河水,緩解北京市用水缺口問題,這一説法與旱情“不會對北京城市的供水造成影響”的表態,也有自相矛盾之處。

  我不是專家,説不清楚北京的旱情有多嚴重,但如果説60年來罕見旱情不會對北京的供水和居民的飲水造成影響,那明顯有悖于常識。自然災害也需要信息的公開,旱情面前,政府相關部門沒必要刻意淡化或遮掩什麼,讓民眾與官方同步知曉準確的旱情信息,這不會引起什麼恐慌,相反,如果旱情哪一天毫無預兆地“突然降臨”,直接影響到居民生活,那才會讓民眾措手不及,陷入慌亂。

  最近微博上有人説,看到有北京郊區的農家為了水管防凍,將水龍頭從早到晚都開著。事實上,北京無論城市或鄉村,類似浪費水的現象一直是驚人的。一面是嚴重的旱情,一面是對水資源的揮霍如故,難道這只是“素質”的問題?

  我認為,旱情面前,民眾未積極節水,為抗旱盡一份力,恐怕與信息的不公開有莫大關係。長期以來,政府雖然號召民眾節水,但在相關信息公開上做得並不如人意。一般居民對於北京水危機的真實情況,缺乏詳盡而深入的了解。

  我想,一個人如果打開水龍頭不僅看到白花花的水流,更知道這些水的來之不易,他自然而然就會養成節水的習慣。節水,靠得不是喊喊口號、説説大話,它要靠一個個真實的細節、數據去喚醒民眾的水危機意識。旱情面前,告訴民眾農村旱情的嚴重,告訴民眾水供應的緊張,告訴民眾兄弟省市人民作出的種種犧牲,如此,節水才能成為一種集體自覺,抗旱才能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