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人民日報社論: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是2004年以來黨中央連續第八年制定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這個一號文件,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順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系統謀劃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含金量高,指導性強,必將對我國水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興水利、除水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利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主要江河防洪能力不斷提升,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水利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是應當清醒地看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水利投入強度明顯不夠,建設進度明顯滯後,保障水平明顯偏低。洪澇災害頻繁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去年西南地區發生特大乾旱、多數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部分地方突發嚴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們,加快水利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刻不容緩。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之一,是“三農”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但是農業農村發展仍然困難很多,挑戰空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和7個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對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系統部署,“三農”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今後要在不斷強化和完善現有政策的同時,選取影響全局的薄弱環節和重大問題逐個加以突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為主題,就是要緊緊抓住水利這個薄弱環節,解除水利這個瓶頸制約,夯實農田水利這個重要基礎,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

  一號文件對新形勢下水資源的重要作用和水利的戰略地位進行了全新的闡釋: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係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係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我們要認真領會一號文件提出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堅持民生優先,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人水和諧,堅持政府主導,堅持改革創新;按照一號文件的部署,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緊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提高防汛抗旱應急能力,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

  當前水利改革正處在攻堅克難階段,必須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破解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轉變水利發展模式,為水利良性發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推進水利改革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黨全社會統一認識,形成治水興水合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加強水利工作,埋頭苦幹,開拓創新,把中央出臺的政策措施切實落實到位,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讓我們共同迎接水利事業的春天,迎接“三農”發展的新的黃金期。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努力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人民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