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田勘:過度醫療的危害人們知之甚少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5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年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透露出幾個數字: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水平……

  過量輸液其實反映的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又尖銳的問題,醫藥是有害的,只是,專業人員不願提及,而公眾意識不到,也難以了解內情。

  早在1860年,身為醫生和作家的霍爾姆斯就向美國馬薩諸塞州醫療協會致函,對當時的醫藥作了評價:“我堅定地認為,如果全世界的藥品,像現在使用的這些,要是都能被沉入海底,那將是全人類的幸事,同時也是魚類的不幸。”霍爾姆斯認為,人類文明迄今為止全部的“治療”和“藥品”的功效,放到一塊兒,就是一個詞——“有毒”。所以,醫藥帶來的害處多於帶來的好處。

  儘管有很多人並不同意這個結論,但是,重溫這個觀點無異有嶄新的意義。中國的過度治療,包括濫用抗生素和過度輸液,已經在為“醫藥帶來的害處多於帶來的好處”做出生動的解釋。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之一是,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但是這一原則早就在中國被突破,人們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就是輸液和使用抗生素。

  輸液的危害之一是,發熱反應。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冷、打寒戰和發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危害之二是,導致肺水腫。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危害之三是,靜脈炎,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危害之四是,空氣栓塞。原因在於,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並可導致猝死。

  專業人員並非不知道這些危害,只是不願對病患者和公眾説出而已,原因在於醫藥的巨大利潤。即使有個別患者堅持要輸液,以醫生的理性和人文關懷,也應加以勸阻,並且針對病情下醫囑。如同霍爾姆斯所言,醫生的工作應該是為病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鼓勵他們養成明智、健康的生活習慣,而不是鼓勵他們用藥和對他們多用藥。

  造成抗生素濫用和輸液過度的原因還在於,醫生對疾病的理解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對藥物治療能力的理解卻沒有太大的發展。醫生們順理成章地認為,科學給他們提供了許多神奇的新藥,在對病人使用時,沒有必要進行任何複雜的風險評估實驗,也沒有必要仔細權衡利弊輕重。

  世界上不缺藥物,真正缺乏的是用藥的思維和方法,以及對人的關懷。少用藥、巧用藥和最好別用藥,應當是醫生首要的治療原則。(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