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悟本神話破滅 "科學養生"何時能"言歸正傳"?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4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張悟本 資料圖片

  號稱“中國食療第一人”、掛號費高達2000元的張悟本,最近經衛生部等部門確認,其“國家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健康分會理事”這些光彩的名頭都是假的。另據調查,張悟本根本不是醫生,其學歷、“中醫世家”等均係造假。至此,張悟本徹底被打回原形。

  張悟本現象絕非個例。近年來,“排毒教父”林光常、“太醫後人”劉弘章等曾經紅極一時的“養生明星”先後倒下。專家認為,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在大力提倡健康保健教育的同時,還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準入、審查和懲罰措施,明確養生科普講座應該由誰來講、講什麼內容、怎麼把關等問題。

  養生怪論盛行 老百姓深受其害

  近年來,隨著養生熱升溫,“綠豆湯治糖尿病、高血壓,還能治腫瘤”“生吃茄子能降血脂”“生吃泥鰍養生”等一些具有顛覆傳統養生觀點的“養生學説”開始盛行;一些冠以“國家領導人保健醫生、中醫世家、健康教母、中國食療第一人、教授”等虛構身份、偽造學歷的“養生專家”也粉墨登場。一些養生專家頻頻出現在媒體上,風頭毫不亞於娛樂明星。在利益驅動下,沒有任何中醫臨床知識的人在電視上談中醫養生、出書的大有人在,一名講授古文的大學老師不僅在電視上講中醫養生,而且還出版了談養生的書。

  專家指出,市場上的保健書近兩年來出版發行達六千多種。由於缺乏相應的準入門檻,一些理論偏頗、缺乏科學基礎的魚目之品充斥其中。因此不同“養生”觀點常常“打架”,讓人無所適從,老百姓深受其害。因為輕信“生吃泥鰍”養生,僅四川就有不少人入院治療;一些人因為整天生吃茄子而出現貧血;而那些因此耽誤治療或病情加重的更是大有人在。

  在眾多養生專家和圖書中,很多都是打著中醫的旗號。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主任醫師高思華教授認為,這與中醫養生科普知識宣傳的市場還不規範有關。之所以中醫養生講座這麼火爆,説明大眾有需求,更説明中醫在養生和“治未病”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衛生部原副部長、現任中國醫師協會會長、中國健康教育協會會長殷大奎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少人因為相信這些“專家”的方法花錢診治,病情反而加重了,還要花費更多的錢來治病,這大大地增加了個人和國家的負擔。

  “冒牌專家”盛行原因複雜

  在醫學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在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衛生健康如此重視的情況下,這些“神人”和奇談怪論接二連三地出現非常奇怪。殷大奎認為,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自我保健的意識增強,獲得養生知識的願望強烈;其次,由於目前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肥胖等,多數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所以“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很有欺騙性;再次,目前的醫療衛生條件還不能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老百姓“是藥三分毒”的觀點已經根深蒂固,很多人患病以後就想通過不吃藥、或者少吃藥來解決問題。還有一點就是群眾的健康素養不高,辨別能力較差。同時,一些媒體和出版社的把關不嚴甚至惡意炒作也負有重要責任。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副會長劉長喜認為,一些媒體對養生節目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審查機制,是造成冒牌專家大紅大紫的重要原因。張悟本就是靠電視講座走紅的。一些媒體既不嚴格審查節目內容,也不認真核實作者身份,任憑“專家”隨意忽悠。而老百姓對媒體是非常信任的,“都上電視了還能有假嗎?”媒體把一些冒牌專家捧成“明星”的同時,也讓更多觀眾上當受騙。

  高思華教授認為,由於很多電視臺在做養生節目時太商業化和娛樂化,真正的中醫藥專家不太願意出來做科普講座。因此,他呼籲中醫藥專家們要轉變觀念,勇於承擔做好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科學普及工作的責任。只有真正的科普隊伍佔領了陣地,才能不給冒牌專家以可乘之機,才不至於被這些人損毀了中醫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