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江南浪子:車票只是憑證,實名制載不起公平的大義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4日 10: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我到這來只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TMD公平!”《讓子彈飛》中扮演麻匪的姜文,言語雖然不乏粗俗,卻生動表現出一個備受欺淩的山匪對公平的強烈渴求。

  不管電影裏那種以血腥追求公平的方式是否得當,公平終極目標的追求,必須依靠恰當的形式和路徑才能得以實現。如火車票的實名制,貌似實名制後很多人就可以公平地購票回家。但是,去年在廣州、成都等車站實行實名制後,並沒有讓當初理想中對於公平期待的人們感覺到輕鬆。黃牛依舊是黃牛,“一票難求”依然是“一票難求”,車票實名制似乎並未帶來“一米陽光”。

  與當下普遍質疑“一票難求”一樣,我們也有理由質疑今天的“實名車票”。看似“公平”的旗幟下,車票實名的煩惱不言而喻,購票取票、進站上車的相對繁瑣,無形中增加了公眾的出行難度,一張原本不容易的的車票再被捆綁上了身份證的繩索,往返幾輪審視的目光,讓我們這些良民心有不悅,甚至叫苦不迭,實名制並沒有想象中順溜。這就如同當年愛龍成癖的“葉公”,當“真龍”飄然而至時,他卻早已“魂飛魄散”。

  愛就愛了,散就散了,魂飛魄散間,畢竟讓人們認識了真正的葉公。而今年春運,本以為“實名之下,其實難負”的車票實名制,有可能“壽終正寢”,不意卻驚聞擴大試點,這就讓人有些費解。去年一個春運折騰下來,居然沒有澆滅某些人探尋公平購票的烏托邦幻想。如今,因車票實名制貌似穿上公平的“花衣裳”,讓很多人全然忘記了這不過是一張車票的旅程。現代社會,講究化繁複為簡約的國人,似乎依然熱衷於這種程序的複雜設計,總想從這張看似公平的實名車票中得到某種滿足感。

  於是,車票實名制便不再是一張車票,它似乎成為承擔起某種社會責任的重要道具,在這場中國傳統春節裏大遷徙的舞臺上,在多座實名制“試水”城市的車站裏,跑起“你方出站我登車”各色“龍套”,看似苦了鐵路演員,真正受累的卻是廣大的社會演員,春運“大戲”本來步履維艱,何苦又增加實名制的“唱念做打”?

  真正的普羅大眾,可能無暇欣賞舞臺上的實名大戲,如果真正做一次實名制售票調查的話,或許呼聲最高的不過是那些閒暇無事的“代言人”,而更多一年漂泊在外辛勞異常的平頭百姓不過是“打醬油的”。因為,公平的概念,對於他們像霧像雨又像風,而對於車票,他們想到的不過是如何躲避擁擠,安心上路,早日回家。

  又到一年春運時,回家的路依然艱難,望著一手拿車票一手拿身份證旅客在車站摩肩接踵的電視畫面,此刻的“代言人”們,或許正悠閒地坐在沙發上磕著瓜子,品著香茗,無疑,他們的“建言”是成功的,此刻,一種悲天憫人之感油然而生。這不由讓我想起了古時一個典故,大王巡視某地,見眾百姓個個面黃肌瘦,問及緣由,臣曰:遭災斷糧所致。王問:既然無糧,為何不吃肉呢!

  我並不懷疑力推實名制“代言人”的“良知”,問題是某些人並不真切了解“一票難求”的根本,而總是沉湎于理想化的夢境,簡單而固執地認定實名制一定是治愈社會不公的良方,並鍥而不捨地奔走呼籲。但我們確實又不忍再次看到試行實名制車站的旅客成為所謂“公平”試驗的小白鼠,讓他們在一張車票面前背負起更多的負累。

  車票不過旅客往返乘車的一張憑證,它絕對不是當年余光中筆下的一張郵票,負載不了這麼多的離愁別緒,更負載不了那麼多的責任使命。國情、民俗、親情的多重匯流,讓春運不再是一種常態的運輸方式,許多的理想一旦遭遇非常態氣流,往往只能作“鏡中花,水中月”。車票實名制,固然寄託著某種美好,只可惜的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