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姜泓冰:“摩托媽媽”帶來的不能只有感動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1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浙江溫州打工5年,夢見在重慶的6歲兒子全身是血與老鼠爭食而不安,獨自騎著摩托車6天狂奔2000多公里歸家探子……一位年輕母親未加思考的“本能”之舉,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母親的堅強勇敢,母愛的巨大能量。

  如果我們整個社會,能共同被什麼事情深深打動,那麼母愛,絕對是這個時代裏最能溫暖人心、觸動深情的那一種。説“摩托媽媽”李春鳳的故事是“又一次”,就是因為,在以往的幾年裏,已經有不少母親,以她們最低微的身份,最淳樸的表情,最平實的動機,最自然不過的舉動和表達,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偉大、無私,何為“壯舉”。

  比如汶川母親,比如湖北的“暴走媽媽”,比如江蘇的“拾荒老娘”……每一個這樣的平凡母親,都值得我們獻上最高的敬意,不僅是為了她們堅韌過人的壯舉,更是為了她們身上所昭示的最真摯純凈的情感、大無畏的勇氣。這正是世間逐漸稀缺、渴求的寶貴資源。

  感動之後,所有人都會有一樣的沉重與憂慮:公路上六晝夜千里走單騎,嚴重疲勞駕駛,是多麼不安全的舉動。我們甚至不免擔心,眼下整個南方正瀰漫著少見的大雪,天寒地凍,道路交通將遇更多阻滯。已開啟的春運,向西向北的不少地方也是一票難求。那些歸家心切的外出務工者們,是不是有人會受了“摩托媽媽”的啟發與鼓舞,不惜用徒步或者騎車的方式,“自助”地踏上返鄉的路途?——聽説,從廣東到貴州等地的路上,已有這樣的農民工摩托車隊。

  我們不禁推想:如果“摩托媽媽”可以輕鬆買到回鄉的車票多好;如果她可以在西部就業而不必背井離鄉幾千公里、飽受思子之苦多好;如果她可以將年幼的兒子帶在身邊,在打工地接受照顧和教育多好……

  這一次,也許會有受了感動的企業家幫助“摩托媽媽”留在重慶就業,讓她不必再拋家別子。但對更多身為農民工的父母與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來説,要改變這種孤單分離的生存狀態,只能期待著打破城鄉二元治理體系的改革措施可以儘快推進。在“民工潮”興起20多年之後,各個地方早應放開襟抱,不將“融入”單當成口號,而要在醫療、社會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切實給予他們同城待遇,讓更多外來務工人員不再一味無根無梢地繼續“外來”、“流動”。如此,則“流動大軍”可以稍息,年年頭痛的春運壓力也可從根本上有所緩解。

  對於一個正在轉型中的社會,人間真情是最牢固的紐帶。然而僅有對原始之愛的感動唏噓,而無良性運轉的制度設計,原始衝動的壯舉很可能露出它衝撞無序的負面。拾荒供孩子讀書、無錢而要為孩子換腎,或是為打工而與孩子生別離,這樣的新聞少了,大約才是城鄉一體化建設、區域均衡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等改革見了實效的時候,才能真讓人欣慰。(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