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中美新“夥伴關係”給未來預留空間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美兩國1月19日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中美致力於共同努力“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獲得了新的定位。這是1997年以來,中美關係第二次正式引入“夥伴”概念。

  1997年10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宣佈致力於“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這是中美雙方第一次使用“夥伴”用語。此後,2005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訪華,中美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全面推進“21世紀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2006年4月20日胡錦濤訪問美國,發表“全面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的講話。

  中美關係13年多次定義的過程,折射出的是中美關係不斷調適的過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被正式寫入今次的《中美聯合聲明》,這與奧巴馬訪華時雙方公佈的《中美聯合聲明》中的表述略有不同。正如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所説,這是中美在建設“積極合作全面的關係”的定位上又往前跨越了一步。

  中美關係有著高度的複雜性。一方面在經濟領域以中國為供應方,美國為需求方的合作形態已經確立,雙邊貿易額去年突破了3800億美元,但另一方面,美國在貨幣、貿易、對華高科技解禁、中國對美金融和貿易投資等方面仍然壁壘林立;一方面,中美在全球反恐和防止核擴散等方面的合作在深化,另一方面,雙方的安全互信級別仍然較低,對地緣政治的利益訴求存在不同。

  作為近十幾年來全球最為重大的外交課題之一,中美兩國的關係定位一直為世界關注。對兩國特別是中國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要求中美兩國必須搭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戰略框架以實現自洽和互洽,讓雙方的合作級別得到持續提升的保證,讓雙方的競爭界限得到合理的設定。“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為此做出了新的解答。中美之間雖非盟友,但也不應成為敵人和對手。“合作夥伴”體現了“積極合作全面”關係的本質特點,顯示雙方是致力於合作的夥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新“夥伴關係”既“務虛”也“務實”。比如聯合聲明在經濟領域提出了中美建設“全面互利的經濟夥伴關係”這一概念,這個説法在2008年底的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平臺上就已提出,迄今已有兩年多的“打磨”。這一表述,有務實的含義,同樣也有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預留空間的設想。

  中美關係,在應對金融危機期間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後危機時代,能否繼續合作改善國際金融體系的弊端?能否通過“夥伴式關係”管理使人民幣匯率和貿易方面的爭議不至於失控?這些問題通過新的定義得到了回答。如果“合作夥伴關係”的定義得以順利解讀,那麼不僅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合作有望避免“雷區”傷及深層關係,而且也可為提升較低層級的合作水平打下基礎。

  中美關係的新定位表明,通過各個層次的合作和對話擴大利益交集面,讓中美關係的波動曲線盡可能平滑下來,波動週期盡可能縮短,仍是主要思路。實際上,這也是讓雙邊關係的穩定成為常態,讓各自核心利益得以維護的不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