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立凡:蓋特納為何淡化人民幣匯率議題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長期以來,美國人對中國的經濟訴求是在充滿抱怨的情緒中表達的。無論是在人民幣匯率、貿易逆差問題還是在知識産權問題上,抱怨情緒總是從國會、政府到一些行業組織的屋頂上及麥克風裏,持續不斷地瀰漫出來。這種情緒,加之部分地區的選舉利益考量,導致美國在有關經貿事務磋商當中,習慣性地採取施壓的方式。在近幾年,特別突出地集中在人民幣問題上。

  然而,這種情況最近似乎發生了變化。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1月12日就中美關係在華盛頓發表了45分鐘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蓋特納罕見地對人民幣2010年以來的升值幅度表示了認可。更為罕見的是,蓋特納提醒聽眾,美國經濟的問題在自身而不在人民幣匯率。美國經濟的恢復不應該依靠其他國家,而應該靠自己。蓋特納的這一表態證明,匯率議題儘管仍然將是中美經貿關係的話題之一,但是將不再是首要話題。取而代之的新目標,是“希望掌握更多中國市場和引導中國經濟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僅把蓋特納對中美經貿關係的新表述看成為即將舉行的中美首腦華盛頓峰會創造氛圍,將是有失偏頗的。事實上,這是美國對華經濟訴求出現調整的一個跡象。而調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今年以來人民幣已經升值了6%,蓋特納承認,如果加上通脹因素,人民幣匯率實際升幅或已達到10%。這一匯率走勢客觀上減弱了美國一些政客和利益團體的施壓衝動。此外,多年來的博弈進程證明,外部施壓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充其量只具有短期影響,對人民幣長期走勢和匯率調整節奏的影響不僅微乎其微,甚至會有反面作用。因為長期而頻繁地試圖干預人民幣匯率,不僅會引起中國對於貨幣主權被干預的警惕,也會引起國際社會對於美國轉嫁金融危機責任的猜疑。

  在去年11月的G20首爾峰會上,最後宣言沒有明確提到人民幣匯率問題,相反,美國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卻飽受非議。這一新動向被外界解讀為“中國沒有出面,就輕易瓦解了美國的匯率攻勢”。這一幕在2IMF世界銀行年會正式會議上再次重演,除了美國之外,沒人對人民幣匯率的話題再感興趣。這是一個不為人注意但極其顯著的變化:美國發現,至少在匯率議題上,儘管美國還是國際論壇的議程設置者,但已經缺乏加盟者。

  而與此同時,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貨幣合作卻出現了深化趨勢。中國通過增持西班牙等國國債表達了對於歐元的堅定支持,歐元和未來的人民幣成為多極貨幣格局的夥伴的可能性已經大大增加。

  新的形勢迫使美國做出新的選擇,這是美國淡化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核心原因。這是一次受迫性的對華訴求調整。

  但是,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相對隱身不代表中美經貿領域的競合性質發生了徹底轉變。最新的例子是,美國進出口銀行借鑒中國出口的做法,用更優惠的融資條件,讓巴基斯坦政府購買了150部通用電氣公司生産的火車機車。這個價值4.77億美元的訂單原本有可能屬於中國企業。而在過去,美國並不習慣於通過融資條件的比拼以促進出口。特別是融資還需要經過與經合組織協商這一麻煩程序。如果這一齣口模式成為定例,那麼意味著美國將從貨幣領域轉向出口市場開闢新戰場。

  在淡化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時候,美國發出了另一個信號:即放下身段與中國競爭出口。對於中國的出口貿易來説,這是一個新的信號:過去中國外貿的主要威脅是美元波動帶來的匯率風險,而今後,還將出現原本競爭力偏弱的美國産品的挑戰。這對於龐大的中國産能來説是一把雙刃劍:壞的一面是出口市場出現了新的掠食者;好的一面是産業升級再無拖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