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藝:高考移民背後的公平困境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7日 0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家為鼓勵貴州考生,在高考錄取分數線上對貴州生源有所照顧,分數線相對較低。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鋌而走險買賣戶籍,幫助外省考生“移民”貴州參加高考,從中獲取暴利。2009年11月,貴州省清鎮市遠洋中學教師徐某聯絡村主任王某,為河南籍學生郭某辦理了移民高考,並索要了5萬元。清鎮市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了此案並當庭宣判,9名被告中7人被判刑。(1月15日《貴州都市報》)

  因為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已經下達到各省市,如允許外地考生報考,將影響本地考生利益。為了保護本地考生利益,法律嚴懲為高考移民大開方便之門的教師與村主任本無可厚非。但家長的僥倖心理,考生的急功近利,有人唯利是圖,則使高考移民成為一個很難消除的社會問題。9名被告中7人被判刑,懾于法律的威嚴,鋌而走險操辦“高考移民”的人會有所減少,但是高考移民未必會就此絕跡,而且由“高考移民”案扯出的招生公平話題更不能不讓人深思。

  其實,嚴懲高考移民只是治標之舉,而不公平的招生體制才是“高考移民”問題的根源。“高考移民”屢禁不止實際上是對當前教育體制、招生體制的拷問。

  由於歷史的原因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生源數量與當地高等教育資源不對稱的情況客觀存在。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做好宏觀調控,公平分配高等教育資源。但事實上,現在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並不公平。由於招生體制畫地為牢,許多全國綜合性大學越來越地方化,在辦學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儼然形成了教育割據的局面。據報道,清華大學投放于北京市的招生名額超過江蘇等4個省的總和。

  不少有識之士都在為此進言獻策,希望改革高考招生指標分配製度。在2007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洪可柱代表疾呼實行名校招生名額分配聽證制度;在2008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劉中慧代表又提出“關於大學招生公平性的建議”。中國政法大學更是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確定招生指標的制度。雖然改革措施還存在瑕疵,但在招生體制不公平的大語境下,顯得彌足珍貴。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熱氣並沒有撼動招生地域差異的堅冰,目前還沒有第二所名校跟進,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毋庸諱言,以地域為界限的差別化的招生制度越來越成了社會公平的絆腳石,它繼續“合理存在”下去真有些不合時宜。國家對高考政策作出必要調整,使招生指標實現合理分配,消除地域壁壘,這才是消除高考移民怪現象的根本之道。如果招生體制公平合理,孩子到哪參加高考都一樣了,又有誰去冒著違法風險削尖腦袋辦什麼高考移民呢?(胡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