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趙強:深圳萬元重獎救人學生其實並不重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6日 2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聲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深圳羅湖區兩名高三學生在路邊看到一位老奶奶跌倒,滿臉是血,路人見狀,都不敢上去攙扶。他倆扶起老人,將她送進醫院包紮並墊付醫藥費。事情傳開後,學校召開表彰大會,獎勵兩人每人800元。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也宣佈給每人頒發1萬元獎勵慰問金。

  扶老攜幼,原本舉手之勞,如今卻成了要予以重獎的見義勇為之舉,是可謂義小利大,難免會引起爭議。

  2006年“彭宇案”,2008年“李凱強案”,雖然沒人肯定那是一齣出“農夫和蛇”的故事,但一樁樁判例在媒體的報道渲染下,著實給公眾以做好事沒好報的心理暗示。於是,老人跌倒扶與不扶,成為一個問題,而有悖常理的判例就成了天人交戰之際,開解良心自我拷問的最佳藉口。甚至,別人去攙扶,也要以廣見博聞的友好姿態去勸阻,實際上不過是在拉攏道德同盟,為那經不起考驗的藉口尋找支撐。好在人總愛自欺欺人,同盟軍的隊伍不難擴充。終於,就在不久前,老幹部肖雨生在深圳福田區益田村小區裏跌倒,因無人扶導致死亡了,這才又人人惶恐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名高三學生的義舉自然值得大加表彰,因為在當下的社會氛圍裏,攙扶跌倒老人,其中蘊含的風險已經接近被誇大到了與歹徒搏鬥還要凶險的地步。是社會悲劇性的道德情境放大了兩名高三學生的善行,他們就像布魯塞爾城裏的小于連,一泡無心之尿澆滅了導火線,救了一城人。如今,小于連的銅像還在布魯塞爾供人瞻仰,兩位學生領受1萬元獎金又何足挂齒?

  其實,沒必要爭議該不該重獎兩學生。義與利從來不矛盾,“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典故足以説明:子貢贖人不取利,將義舉推向一個道德高標,導致無人願擔不應由自己承擔的道德成本,善行因此絕跡;而子路放下身段,坦然接受被救者的牛,鼓勵大家踴躍做好事——好人有好報是善行天下的必要條件。

  而反觀人們之所以在攙扶老人這樣小小的事情上也大為躊躇,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於曾經過多地將義與利對立起來,偏重於精神鼓勵,對處於道德困境中的人們缺少必要的救濟。在現代社會,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是更脆弱的,如果沒能得到來自社會與國家的強力幫助,個人的善心就會自動縮小,而將道德負擔更多地轉嫁給他人就成了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

  因此,重獎學生固然起到樹立榜樣、激濁揚清、振奮精神的作用,但根本性地拯救道德沉淪,必須有更多常態化、制度化的保障為善行護航。否則,個別的重獎只會增加更多的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