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郭松民:按父母身份招聘與“九品中正制”何異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3日 1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人事局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招聘中,報名條件有“父母有一方或雙方在鶴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等3項。鶴城區人事局工作人員否認照顧領導幹部子女,稱具體規定是“領導定的”(1月6日《新京報》)。

  坦率地説,這一事件的惡劣程度令人震驚:如果説此前在用人問題上的腐敗還是暗箱操作,遮遮掩掩的話,那麼這一次就等於乾脆直接撕下了遮羞布,用赤裸裸的公開化、制度化的方式來確保幹部子女的利益。鑽規則的空子還只是一種“初級腐敗”,通過制定規則來進行腐敗,則是一種“高級腐敗”了——這意味著人事腐敗也在升級、深化。

  懷化市的這一規定不禁讓人聯想起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了400多年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這一制度規定根據人才的家世(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等三項指標來選拔官員,但在實際運行過程,家世成了唯一的標準,只要是名門望族,生下來就有好官做。以至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由於這些士族的利益被“九品中正制”所確保,所以他們也迅速地走向腐朽。儘管他們既不會治軍又不會治民,但卻會裝腔作勢,每天塗脂抹粉,穿著被香料熏過的寬袍大袖誇誇其談,走路都要人攙扶,看見馬匹在嘶叫都會嚇得大驚失色。如此素質,自然不能適應當時劇烈變化的形勢,在西晉末年的“十六國”時期和南朝政權不斷更迭的情況下,世家大族無可避免地衰落了,“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嘆的就是這種結局。到了隋唐,科舉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想入仕的人至少獲得了形式上的公平。

  懷化市的這一規定,可以説是“九品中正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借屍還魂,比科舉制還不如,因為科舉制至少還沒有身份限制,只要你能金榜題名就可以入仕。懷化市的做法,雖然確保了幹部子女的利益,但卻傷害了絕大多數普通百姓的利益,無疑將嚴重地毒化社會氣氛,使有志於報國的普通家庭出身的莘莘學子産生絕望感,甚至産生反社會的情緒。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對幹部子女也沒有什麼好處——過度的保護會使他們像大熊貓那樣喪失生存競爭的能力。南北朝時期每遇動蕩,世家大族子弟都會成批成批地“輾轉死於溝壑”就是前車之鑒。

  值得注意的是,懷化市的這種做法無論哪個角度看,都是嚴重違法行為,因為無論是黨紀還是國法,沒有任何一條可以被用來作為確保幹部子女利益優先權的依據。實際上,懷化市鶴城區人事局也的確拿不出任何依據,相關官員只是用一句“領導定的”就把記者給打發了,這讓我們再次見證了不受制約的權力是何等的恣肆與狂妄——要防止中國出現就業不公,看來還是應該從制衡權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