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國棟:土地督察不能只見“約談”不見問責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今年將對初步擬定的約60個全國重點地區進行例行土地督察,目前已有20個縣市一把手被約談。(1月11日《廣州日報》)

  “約談”制度建立於2007年,對“打擊土地使用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保護群眾根本利益”是否起到了作用呢?資料顯示,過去一年當中,有74個城市2242個項目存在土地閒置問題,10899個項目存在非法佔地問題。顯然,土地違法案件並沒有因為“約談”而得到有效遏制。

  既然“約談”起不到作用,而《土地法》又對土地違法違規提供了十分明確的問責依據,哪個地方、哪個官員違反了這樣的法律法規,直接“對號入座”就是了,為什麼還要插上一個“約談”制度呢?

  建立“約談”制度的目的,有“業內人士”是這樣説的:“首先讓問題浮出水面,其次是責任到人,要問得合理,讓地方心服口服。”看起來像是要把執法、問責搞得更人性、更合理,但實際上是對違法官員的一種保護措施。因為,敢於違法的官員,顯然充分“掂量”了後果,他們有出色的公關和“合理”的自辯能力,同時,他們有時間整改違法行為。屆時,“約談”所呈現的,很可能不是國土部的問責“問得合理”,而是國土部被説得“心服口服”。結果變成棍子高高地舉起,輕輕地落下,誰也傷不了誰。

  因此,有了“約談”這個莫須有的前提,就難免讓不少地方官員認為這是對自己採取的保護措施,是在玩“狼來了”的遊戲,肯定擋不住他們在土地違法上得寸進尺的步伐。

  對地方官員來説,約談遠不應是壓力的結束,而僅僅是開始。對土地監管部門來説,約談不是目的,也絕非問題的終結。可是,“約談”至今已經有一個“五年計劃”了,約談的不少,問責的卻不多,甚至還沒有。殊不知,沒有問責,即便約談得再多,又有何用? (張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