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唐小林:賈平凹的《醜石》究竟是什麼樣的經典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1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跨世紀散文經典叢書”是由中國散文學會推出的一套大型散文作品集。在該叢書的編選説明中,編者開宗明義地指出,其目的在於使“讀者感受百年來時代的風雲際會”,提高讀者“對於人生真諦的認識,陶冶情操、凈化情感、昇華哲思,體味和掌握字字珠璣的美麗文字和寫作技巧”。同時編者還宣稱:“我們堅守文學工作者的操守和良知,摒棄以政治取人和以人取文的成舊套路,而以思理深度、人性探究、藝術上乘、傳世價值為考量因素”。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既然這是一套“經過嚴肅認真的討論研究和剔除”,經過眾多專家學者披沙揀金而遴選出來的經典名篇,那為什麼把像賈平凹的《醜石》這樣一篇藝術手法粗糙,語言四處都是毛病,甚至可以説是處處呈現模倣痕跡的偽劣作品也編選在了其中呢?

  舉世聞名的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早已為我們所熟悉。其著名的童話《醜小鴨》更是婦孺皆知。童話中那只可憐的小鴨從一齣世以來就顯得那麼不被人喜愛。它又大又醜,甚至大得怕人。一些鴨子常常當面就侮辱它:“呸!瞧那只小鴨的一副醜相!我們真看不慣!”由於醜,這只小鴨“到處挨打,被排擠,被譏笑,不僅在鴨群中是這樣,連在雞群中也是這樣”。總之,它成了全體雞鴨們集體嘲笑的對象。可以説賈平凹的《醜石》,正是一篇模倣童話大王安徒生的山寨版《醜小鴨》。只不過賈平凹將安徒生筆下的那只形貌醜陋的鴨子變成了他家門前的一塊令人討厭的石頭:“它黑黝黝地臥在那裏,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裡的,誰也不會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説:這塊醜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這塊既不能壘山墻,又不能“為我家洗一台石磨”,連石匠看了都搖頭嫌它石質太細,既不能鑿下刻字雕花,又不能用來浣紗捶布的醜石實在是太令人討厭了!於是賈平凹筆下的鄉村孩子們就像安徒生筆下那些欺侮醜小鴨的雞鴨們一樣,不但人人罵醜石,而且對其採取了聯合行動,決計要將醜石搬走。眾所週知,在安徒生的《醜小鴨》這篇美麗的童話中,那些小動物們都是有生命的,擬人化了的生靈。因此討厭,嘲笑,甚至辱罵醜小鴨的醜,都顯得極為自然和富有童心童趣,也非常切合人類在通常情況下的愛美之心。而在賈平凹的作品中,生硬突兀地讓一群鄉下人去罵一塊沒有生命,不通人性的石頭長得醜,難免讓人感覺就像那些吃飽了飯,無所事事的精神病人在大街上破口大罵那些飛駛而過的汽車一樣荒唐可笑和不可理喻。

  我們知道,在童話《醜小鴨》的最後,安徒生好心地為故事安排了一個非常迷人的結局。那只曾經醜陋無比的醜小鴨出乎意料地華麗轉身,最終變成了一隻人人羨慕的美天鵝。在《醜石》中,師法安徒生的賈平凹,也照貓畫虎地給文章安排了一個光明的結局。原來那塊常常遭人臭罵的醜石,居然是一塊具有巨大科學價值,從天上掉下來的隕石。至於這塊醜石是怎樣被發現的呢?賈平凹在文章中説:“終於有一日,村子裏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睛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説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更讓人感到蹊蹺的是,這位天文學家居然與文中我的奶奶——一位鄉下老太太討論起了美學和人生哲理:

  奶奶説:“真看不出!它那麼不一般,卻怎麼連墻也壘不成,臺階也壘不成呢?”

  “它是太醜了。”天文學家説。

  “真的,是太醜了。”

  “可這正是它的美!”天文學家説,“它是以醜為美的。”

  “以醜為美?”

  “是的,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正因為它不是一般的頑石,當然不能去做墻,做臺階,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些小玩意兒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其實賈平凹先生也許根本就不知道,常識告訴我們,所謂的隕石,如果沒有特殊的儀器進行檢測,一般人單憑肉眼是不可能看得出來的。作為一位天文學家,倘若他真的是發現了一塊巨大的隕石,我想他肯定首先就會情不自禁,欣喜地向人們講述這塊隕石的科學研究價值,而決不是像當今那些飽食終日,有事沒事就跑到鄉村僻野,四處收藏奇石的玩家們那樣,只考慮怎樣去欣賞它的美學價值和其中蘊藏的經濟價值。清人劉熙載在其著名的文論專著《藝概書概》中論述道:“怪石以醜為美,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那是在向世人講解一個文人獨特的美學主張和藝術見解。賈平凹生搬硬套地讓作品中的天文學家跑到山溝裏,去向一個鄉下老太太講什麼“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難免不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和對牛彈琴。

  再看看《醜石》的結尾:

  我感到自己的可恥,也感到了醜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麼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讀過魯迅小説《一件小事》的讀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賈平凹文章的這種寫法,分明就是對《一件小事》結尾的拙劣模倣。

  據筆者所知,賈平凹的《醜石》,早已被選入了中學語文教材。我真擔心我們的中學生們在學了這樣的課文之後,個個都學會了改頭換面地模倣和七拼八湊地變相抄襲。更不知道那些中學的語文教師們是怎樣引導他們的學生去欣賞賈平凹作品中那些一望便知,疙疙瘩瘩的病句的。如:

  終於有一日,村子裏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睛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説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倘若説有哪一位老師真能夠將“他在我家門前路過”和“他再沒有走去”這樣的句子對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講解得通的話,打死我也不會相信。我真不明白,類似這樣的病句,在賈平凹的《醜石》中存在了這麼多年,在現有的中學教材和五花八門的各種選本中卻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糾正,這究竟是懾于賈平凹如雷貫耳文學大師的名聲呢,還是有些編選者本身就是濫竽充數的南國先生?因此,筆者對於手中這本號稱:“披沙揀金”,“字字珠璣”的“跨世紀散文經典叢書”難免疑竇頓生。

  近年來,由於某种經濟利益的驅使和方方面面的原因,各種各樣大同小異,毫無獨見的文學選本風起雲涌,攪動著變幻莫測的圖書市場。而像《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這樣獨具藝術慧眼,流傳千古的經典選本可以説一直鮮見其有。對於出版和學術界這種多年的癥結,我以為山東師範大學教授,文學評論家楊守森先生在其主編的《精美詩歌讀本》一書的編後記中恰恰擊中了許多選本的致命要害:“我們有不少學者、專家,或因習慣於盲從所謂權威,或因缺乏突破某些所謂歷史定論的能力與勇氣,或因對詩的藝術感受與鑒賞能力的不足,大加推重的往往是一些連一般讀者都會感到沒有什麼意思的作品”。

  面對文學批評極不正常的今天,我們必須以百倍的勇氣,將那些長期蒙蔽讀者,敗壞經典聲譽,尤其是像《醜石》這樣誤導中學生閱讀欣賞水平的偽經典清除出去,而決不是永遠的人云亦云,拜倒在某些文學大師絢爛耀眼的光環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