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金嶺:法國人想象中的中國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7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法國第二大城市里昂生活的幾年中,時常感受到法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也常常錯愕于他們想象中的“中國”,那個不斷被他們貼上某種定型的文化標簽的形象,與當下現實有很大差距。

  里昂是古代絲綢之路歐洲終點之一,有許多中法文化交流的歷史遺存。自16世紀起,里昂從未間斷與中國的交流,尤其是自19世紀末以來,與中國的文化交流異常頻繁。歷史的積澱成就了今日里昂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從中華文明的歷史、哲學、氣功,到中國的瓷器、絲織品、茶葉,再到當代中國的電影、藝術、美食等,都可以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尋覓到蹤影。

  持久而頻繁的交流原本應帶來對彼此文化的全面了解,然而,深入探究法國人對中國的認識,我發現,中國文化最令法國人感興趣的東西存在於所謂的“傳統”,或者説中國的“過去”當中。很多法國人對於中國文化的理解,大多是圍繞著所謂的中國文化“傳統”而呈現、進而又固定在一些特定的文化器物與實踐上。如今,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家裏擺設著充滿中國文化特色的器物藏品。他們眼中的中國文化傳統,除了那些能夠彰顯古老文化歷史的器物之外,就是一些傳統文化實踐,如氣功、太極拳、武術、中醫、風水等。

  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里昂有越來越多的旅行社開始經營中國旅遊項目,從這些旅遊路線名稱中也能看出他們對中國文化想象的色調,如“傳統的漢家中國”、“紅色中國”或“龍之帝國”。將中國描述成一個永恒不變的國家,是法國旅遊業的一個持久特色。相當多法國人深信法國旅遊業的宣傳——“中國的靈魂是其傳統、永恒的傳統”。帶著這樣先入為主的期望到中國旅行,有些法國人難免會失望。畢竟,中國早已進入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歷史上,法國傳教士有關中國的著述建立了當時法國乃至西方世界關於中國的最初形象。當西方進入啟蒙運動時代,當時的中國被諸多啟蒙思想家借來參與建構以歐洲為中心、以歐洲文明為價值尺度的世界秩序。在伏爾泰極力推崇中國的歷史、文化、思想、道德與法律的時候,同時代的孟德斯鳩卻對中國持幾乎完全否定的態度。這些啟蒙思想家們沒有過多地關心他們觀念中的中國與現實是否一致,而是自豪于自己完成了一種可以支持其啟蒙理念的“現實”形象的建構。這種將中國作為與法國相對的文化“他者”,根據自己的需要構築想象中的中國形象的做法在其後的歷史長河中一再出現,延續至今。

  當下,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很多法國人眼中,被簡約為某些傳統文化器物與實踐。凝結于“物”中的文化記憶與想象,強化了法國人對於中國文化的定型性認知,體現出他們用自我文化中無意識的認知原型來規劃想象中的中國文化的意識,及其“論説中國”的模式,進一步固定和異化了他們對中國文化民族特性的理解,使其難以正確認知正在發展中的當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