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譚浩俊:公車改革在於規範公權行為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5日 2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來自財政部等部門數據顯示,全國公務用車總量200多萬輛,每年消費支出1500億元至2000億元。有報道稱新的公務車修訂方案中規定:正部級官員用車排氣量不高於2.5升、35萬元,副部級官員不高於2.5升排氣量、30萬元,而一般公務用車則被限定在1.8升排氣量及16萬元以內。

  即便這是一條準確無誤,且很快就將付諸實施的消息,也不必為之太過高興。因為,這樣的改革説白了,也就是搞搞形式,並不會對困擾公眾的公車問題産生多少實質性的作用與效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眾對公車問題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公車配備過多過濫,二是公車私用。前者反映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後者則反映了對權力制約和監督的不力。而規定官員可以配備什麼規格的汽車,從本質上講,並不能解決公車配備過多過濫和公車私用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核心在於規範公權力。

  “公”和“私”在許多官員的心裏並沒有形成規範、合理的界限,而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又沒有對官員的這種“公”、“私”不分行為,構成足夠的制約和威脅。因而,凡是在“公”和“私”之間能夠形成利益糾葛的領域,都可能出現“公”、“私”不分的現象,公共利益都有可能被私人利益所蠶食。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當公權力無限擴大、公權掌握者可以肆意擺弄權力時,公眾利益和公共利益也就隨時可能成為公權擁有者美味佳肴。公車就是如此,凡是擁有公車者,其配備依據都是權。只要權力夠了,即便級別不夠,也會有公車使用。

  也正是因為公車不是與公務緊密聯絡在一起,而是與公權緊緊綁在一起,所以,公車氾濫、公車私用等現象就難以避免。與之類似的,還有公務接待、因公出國等,也都受到相同問題的困擾。

  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有關公車改革的做法並不少,相關的管理措施也沒有少出臺。但是,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當某個時段對公車配備和私用現象管得嚴一些、查得勤一些時,立馬就會産生成效。但是,風頭一過,一切又老樣子了,甚至比嚴查嚴管前更糟糕。要確保公車改革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規範公權行為,讓公權力能夠在陽光下運行,在監督中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