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練洪洋:“我爸xx”頻頻現身,該反思啥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5日 09: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0年剛過,一些時政刊物盤點過去一年“未完待續”新聞時,了猶未了的“李剛門”成為首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版“李剛門”仍在發酵,地方版“李剛”又頻頻現身:

  元旦晚,杭州一快客遭到一輛奔馳跑車攔截,車主砸碎快客玻璃並與司機爭吵後拿走車鑰匙,聲稱“我爸是局長”;新年期間,北京海淀區一家百貨公司門口,一男子因停車與保安爭執,大打出手,並大喊“我家是國家安全局的”。

  稍早前,河北邯鄲市一輛汽車撞倒一部摩托車,車主下車後腳踢受傷的摩托車主,並大罵警察“李桂洪是我叔……”浙江永嘉縣,兩車相撞,一輛車的車主糾集多人圍毆警員,並稱“我叔叔是金國友……”

  看來,會傳染的不僅是感冒病菌,霸道、張狂也會相互感染,這幾位打人者連叫囂的臺詞也和“我爸是李剛”有著驚人的相似!令公眾一次又一次大跌眼鏡。從“我爸是李剛”到“我叔叔是金國友”、“我家是國家安全局的”,從“父貴子榮”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意示著某些人的特權意識已從直系親屬間的代際傳遞,開始向旁系親屬的邊緣傳遞,公權濫用已經嚴重泛化。特權意識、公權濫用的泛化,劍指公權本身。“李剛門”再次燃點了公眾對公權信馬由韁、傲慢無度,甚至輕狂、痞化進行口誅筆伐的高漲熱情,在天涯等著名網站發佈2010年度網絡事件評選中,“我爸是李剛”事件以絕對優勢領銜中國網事。

  個體事件,或者有偶然性,不足為論,而普遍現象背後,必然潛伏著某種社會意識。或許,走偏的社會意識,比事件本身更值得關注與探究。當我們遇到危險時,總會下意識地尋找“趨利避害”的辦法,這是人的本能使然,並不出奇。讓人扼腕的是,某些人遭遇交通事故之後,其本能反應不是報警,交由司法部門公斷,而是在第一時間尋找“官親”,恫嚇、威懾對方,“拼爹遊戲”玩不轉就“拼叔”、“拼家人”……説明尋求公權庇護早就內化為多數人的下意識、潛意識,甚至成為社會意識。

  站在道德的高度對具體當事人或者某類社會現象進行呵責、鞭撻是容易的,因為站著説話不腰疼,而捫心自問是痛苦的,因為自己也未必經得起叩問。假如你爸是“李剛”,你叔是“金國友”,你也是在權杖下長大的“官二代”,假如你也不慎製造了一宗交通事故,你敢拍著胸口保證不會在情急之下説出“我爸是李剛”之類的話嗎?或者只做不説,暗中找爹?君不見,雙方都在不停地打電話找人,成為時下交通事故現場最為常見的一幕,説明託人找關係仍然是許多人化解危機的第一選擇。

  事實上,正如雞與蛋誰先有的難題一樣,公權濫用與尋求公權庇護意識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如果説存在是意識暗生的前提,那麼意識便是存在發展的基礎,兩者互為因果,互相催化,關係盤根錯節。客觀説一句,如果沒有深刻的社會意識提供舞臺,公權濫用恐怕也不至於氾濫若此。一如腐敗,説起來人人痛恨,起而誅之,而一旦大權在握,照樣腐而不止。因此,單純指責某一方,而對另一方視而不見,是不公允的,亦於事無補。

  “李剛”頻現昭示了公權的野性,也折射出世態人情,同時也照見治理之路——把公權趕進籠子,讓陽光照進公權領域,同時伸張法治,撥正人心,濯清世態。

(練洪洋)原題:“拼爹”泛化,社會也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