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鳴:英雄與群氓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跟我所喜歡的姜文的另一電影《鬼子來了》相比,《讓子彈飛》有幾分魔幻,火車自己有動力(冒煙),卻讓一群馬拉著,兩把斧子砍進鐵軌裏,顛飛了列車,湯師爺下半身被炸上了樹梢,上半身卻還可以説話,城邊上不分青紅皂白只管擂鼓的女子,縣城的城墻上,挂著鐵血十八星旗。這個旗,自打武昌起義後,就沒人用過。這部電影,原本就不是歷史片,魔幻一點,好看。

  不過,電影裏的故事,卻是它標注的那個北洋時期可能發生的事。一個土匪,劫殺了上任的縣長,然後自己拿著全套的公文,走馬上任。其實,再往前推,王朝時代,這種事一樣會有。那年月又沒有照片,如果上任的縣足夠偏遠,當地自然沒有人認得新官,上司也懶得去考察,大抵就可以這樣混上一陣。把稅收到2010年的奇事,在北洋時代也是歷史的真實,當年四川的軍閥劉存厚,在他統治的川北,就真的把田賦預徵到了2010年左右。

  如果這部電影像某些人説的那樣,表達了革命,也是在北洋時期開始的時候發生過的革命。在《讓子彈飛》裏,當假張麻子把辛亥誤認為一個地名時,黃四爺糾正道,辛亥是一種革命。這個每每令我大笑的電影,我感覺,這句話説得最精闢。辛亥就是一種革命,一種同盟會這樣的革命黨人才能策動的革命。《讓子彈飛》説的如果是革命話,也只能是一場當年革命黨人的革命。

  除了幾個土匪和幾個家丁,電影裏所有的百姓都是些光著脊梁的模糊影子,只會一齊跪倒,一齊歡呼,一齊奔跑,一齊搶劫。革命的發動者,無疑是張麻子和他的弟兄。即便如此,散了銀子,也發了槍,仍然不足以讓群眾起來跟著革命。城裏所有的錢都進了黃家的碉樓,所點起的群眾怒火,也燒不起革命烈火,即使有槍在手,也是燒火棍。

  只有張麻子捉到了黃四爺的替身,假裝打贏了,捉到了真的黃四爺,而且當眾切下了這個無辜者的腦袋,群眾才起來,衝進黃家。於是革命成功了,大家把黃家搬了個空,光脊梁的人們手裏的槍,換成了亂七八糟的浮財。

  這樣的革命,跟當年辛亥的勇士們的革命,實在是太相似了。當年的革命黨人,個個都是英雄史觀,他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有先知先覺,也有後知後覺,有英雄,也有群氓。所謂的革命,就是要他們這些英雄打天下,拯救黎民百姓。但是他們所要拯救的百姓,卻是愚昧的群氓,革命無需動員他們,只要英雄們打贏了,群氓自然就會跟上。正因為如此,革命黨人多少次的起義,都是他們單打獨鬥,頂多拉些會黨和土匪參加,因為在他們看來,即使會黨和土匪,也比一般的百姓革命性要多些。

  可惜,辛亥革命時,革命黨算是打贏了,但群氓們卻沒跟著走。他們只是做了看客,有些惋惜地看著皇帝垮臺,一些莫名其妙的新人登上舞臺,他們寧願跟著過去熟識的鄉紳走。因此,革命黨的革命,在很多地方,只是跟紅樓夢裏的晴雯一樣,擔了個虛名,政權還是鄉紳的。電影裏的革命對象,不是辛亥這種革命裏的清政府,而是黃四爺這樣的豪紳。革命的真正動力,無非是黃四爺家的浮財,包括桌椅板凳。

  真正的農民,是否真的樂意把鄉紳的家財分掉,人給殺光,其實不是沒爭議的。電影的拍攝地,廣東開平的碉樓群,當年裏面住的不是什麼稱霸一方的土豪劣紳,而是安分守己的華僑富商。在辛亥革命後,廣東遍地是匪的年月裏,一般的百姓跟這些富商一樣,畏匪如虎,最希望的,是政府把匪給剿了。真正的革命,也不是像姜文電影的某些看客想的那樣,用浮財和勝利,哪怕是欺騙的勝利就可以動員起來的。革命中真正衝鋒陷陣的,其實多為那些光著脊梁的影子,儘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連名字也沒留下來。

  當然,一部電影,見仁見智,都有道理。更可能的是,大家都在見鬼,人家姜文,只是導了一齣動作喜劇,快過年了,讓大家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