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562

央視網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南方供暖不能再有“一線”之別

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相關新聞:
    南方是否集中供暖引爭論 專家稱南方人習慣濕冷
    極端氣候頻發南方供暖呼聲漸強

“北風卷地白草折”,又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北方早已開始集中供暖,而生活在南方的人們,則要用五花八門的方式解決溫暖問題。網絡上關於希望南方也採取集中供暖的呼聲很高,呼籲各地重視市民的冬季採暖需求。專家則認為,“南方供暖時間短,設備建成後使用率低,且對於南方居民而言,已習慣冬季的濕冷氣候,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導致居民身體不適”。

南方到底要不要供暖?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了解目前我國集中供暖的劃分標準。在我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南方”,指秦嶺淮河以南的全部區域。新中國成立之初,受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國家制定了一條分界供暖線,即採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於或等於5℃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線,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室溫標準為16℃—18℃。

然而,隨著北極海冰減少、世界極寒天氣日益常見,南方的冬天已經越來越有北方的寒意,不斷南下的冷空氣也早已把雨雪分界線推到了秦嶺淮河以南,很多南方地區冬季的最低氣溫已低於零下5度,而南方很多無集中供暖的居民一到冬天“冷不堪言”。世易時移,今日的物質水平與民生需求也與解放初不可同日而語,單純用南北分界線這種“一刀切”的標準來決定是否集中供暖顯然已經不合理也不科學。南方要不要供暖應該根據各地的冬季實際氣候條件和溫度來劃分,所謂的民生冷暖,顯然不能由“線”説了算,居民的實際需求和感受説了才算。

眼下而言,橫亙在南方供暖命題上本來是兩個問題,首先是要不要供暖,而後才是怎麼供暖。而今的討論卻兩者混為一談,在還沒有確認是否要打破這條“線”的前提下,紛紛開始糾結要不要集中供暖:一是集中供暖難度大,二是能耗高。

誠然,南方一些地區確實面臨供暖設施建設任務繁重、城市土壤和房屋結構可能不適於使用管道供暖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地區都不適合集中供暖。關起門來談“難度”,難逃閉門造車的嫌疑。北方的供暖設備、基礎設施也不是盤古開天闢地就打包進來的,何以北方在上世紀就能建成的、反而南方在新世紀就遭遇更大的“難度”了?而“能耗更大”的説辭,更是不知所云。其實現在條件好點的南方家庭,都是空調常開、電暖器具五花八門,如果真要算能耗或者節能減排,這樣的供暖方式並不一定比集中供暖更節能。至於使用效率的説法,北方的暖氣也不是365天全開著,按需配給、裨益民生,這才是最大的效率。

還是事實勝於雄辯。早在2005年開始,武漢啟動“冬暖夏涼”工程,並將其納入“十二五”規劃,其目標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熱製冷覆蓋區域達5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60萬人。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揚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實現部分小區的集中供暖。在爭執南方應不應集中供暖時,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近年來的凍死凍傷事件,幾乎多發生在沒有集中供暖或供暖未必全覆蓋的中西部及南方地區。

集中供暖作為一項公共事業,政府給民眾保暖的公共責任,不能再有“一線”之別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南方寒冷地區的集中供暖問題,既是新形勢下關乎南方居民冷暖的民生問題,也是關乎南北取暖之爭的社會公平問題。當然,要改就會有不同意見,畢竟涉及很多與之相關的福利和基建等,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刀切”的劃線必須要改,因地制宜去集中供暖,解決民眾的冷暖問題,不是原則問題而是操作問題。

專欄作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中日當建構關於戰爭的共同記憶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安倍先生應持有自知之明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讓宅基地成為財産

傅蔚岡,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財産法、城市化與政府監管。對中國的城市化和農地徵收制度有著獨到的見解,在學術刊物和公共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文章。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75期:孤有所養的中國難題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第374期:黃燈新規,習慣之爭非規則之爭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第373期:中國夢:每個人豐滿的現實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第372期:日本糾結的強者之路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第371期:美國夢:鴻鵠志遠 天道酬勤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第370期:求索俄羅斯:東方還是西方?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第369期:國家精神之:德國的理性與激情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第368期:末日邪教“全能神”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第367期:大和魂,糾結的強者之路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第366期:安倍晉三,不只是“右翼”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