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301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以制度激活中國社會的正能量

社論 2012年7月27日 07:01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了民政部等部門《關於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意見》。《意見》對見義勇為人員的基本生活、醫療、入學、就業、住房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尤其是明確了見義勇為死亡人員撫恤補助政策,充分體現了政府和社會對見義勇為人員的鼓勵和關愛。

從公安部2008年上半年起草《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條例(草案)》,到現在的《關於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意見》,時隔四年。四年彈指間,中國社會的道德面貌與道德生態時刻在輾轉嬗變,從“小悅悅事件”的悲憤到“攙扶老人標準”的非議,從“最美媽媽”的良善本能到“最美司機”的仁義壯舉……傳統道德在被解構的同時,以核心價值觀為底色的時代道德也在悄然生成。

中國自古有“守正直而佩仁義”的傳統,看重道德、敬重道德,當然也懂得呵護道德,正視道德成本,因此才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之説。然而,隨著市場機制的建立健全,樸素義利觀也遭遇了現實困境,一是過於重義輕利,忽視道德回報,二是在私權邊界不斷清晰之後,道德風險與日俱增,化解風險的制度顯得尤為缺位。對此而言,地方探索可能要先於全國層面的頂層設計。7月24日,《廣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草案)》在省人大常委會接受首次審議。草案突出了“重保障”的立法原則,明確規定“因見義勇為犧牲的人員,由省人民政府一次性頒發30萬元和行為發生地的地級市人民政府一次性頒發15萬元以上的撫恤金”。對見義勇為者的“過當”責任,草案也給予了適當保護。然而,層級過低的地方新規顯然不如部門規章更給力。

“道德衰亡,誠亡國滅種之根基”。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就是在為這個社會的良知與正義保駕護航。《意見》的亮點在於三個層面:一者,《意見》首次明確了國家對“見義勇為”行為的主體責任。儘管此前的《烈士褒揚條例》《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都有涉及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的若干內容,但仍缺乏論述明確、層次全面、級別統一的政策。《意見》之於見義勇為者的保護,如同《物權法》對私産的敬畏,以專門規章的形式,從權利義務全貌上解決了道德行為的後顧之憂,明確了政府對保護公共利益者的激賞義務。

二者,《意見》系統區別了“保障”與“優待”的內涵。社會對見義勇為的褒賞,應當分為兩個層級:生存層面的保障與更高層次的優待。此前,31個省(區、市)出臺的地方性法規有19個條例、8個規定、4個辦法,不僅認定範圍、認定機構迥異,獎勵標準更是語出多門。 如今,《意見》從基本生存的就醫、就業層面提出保障承諾,更從受教育權、住房等更高層面提出優待承諾——可以説,《意見》以立體防護網的形式,給了見義勇為者一個莊重的權益承諾。

三者,《意見》為見義勇為入法打下了制度基礎。保護見義勇為,制度是立法的前奏。儘管在立法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起碼《意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規範的路徑。我們都知道歐美法係中有一個術語叫“好撒瑪利亞人法”,特指各種對見義勇為者予以保護的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使人做好事時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説,《意見》的實踐將為見義勇為入法積累寶貴的經驗與思考,為更好地保護見義勇為者邁出關鍵一步。

構建可信、可靠的現代社會良善秩序,是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而要讓“路見不平一聲吼”不至於落個“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下場,讓見義勇為者不再物質貧瘠、處境悲涼,《意見》僅僅是個開篇——今天,以制度激活中國人的正能量,也許大幕才剛剛開啟。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