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更有動力

特約評論員楊飛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有利於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在談到“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和重大舉措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説,經濟發展必然會有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當傳統動能由強變弱時,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增速有所放緩,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增長6.9%。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外部對中國經濟也是質疑不斷、唱衰不斷。其實,我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增長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可謂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結構不斷優化,為經濟發展強本。先前受種種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這雖然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卻使得發展的後勁和動力不足。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産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是非常科學而又必須走的途徑。而今通過不懈努力,消費的貢獻已經高於投資,第三産業也已佔了半壁江山,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

  新動力逐漸釋放,為經濟發展固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隨著國家不斷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也已經日漸顯現。數據顯示,2015年高技術産業的增加值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4.1個百分點,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定力和底氣所在。

  “互聯網+”勁吹,為經濟發展壯氣。“互聯網+”,加的既是創新驅動發展方式,也是實體經濟新的生産力。去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曾做出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落實“互聯網+”行動,促進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將“互聯網+”推上了經濟社會發展“風口”。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高達38773億元,更凸顯出“互聯網+”驅動經濟發展的“魔力”。

  往後看,成績著實不易;往前看,未來大有可為。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力推進,經濟發展已越來越有底氣。再加上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中國製造2025”逐漸實施,中國經濟動能也愈來愈強勁。今年兩會提交人大會議審查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專辟一個篇章“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更是拓展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維度與深度。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提高産業競爭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實現中國社會生産力水平總體躍升。而今“十三五”已經開局,我們更應將轉方式、調結構有機結合,注重培育發展新動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拉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