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是全面小康的“原動力”

特約評論員楊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重慶調研時強調,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財富積累,而是為了改善民眾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在2016年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中聚焦民生,為“十三五”開了好局、起了好步。

  共建共享更有“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圍繞著“民”字,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已在神州大地實現了新進展。在新年伊始的重慶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也必能促使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織密織實民生保障網。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關係著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民生需求,織就密實的民生保障網”,當然能夠保障“盲點”的有效填補,使老有所養、困有所濟、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健全,既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也溫暖著全國人民的心。

  精準扶貧補齊民生短板。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充滿深情地説道:“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在重慶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的確有助於補齊這塊民生短板,助力更多農村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

  苦幹實現夢想,奮鬥成就偉業。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只有堅持民生導向,才能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培育市場。在告別2015迎接2016之際,我們更應繼續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為全面小康注入更加強勁的民生“原動力”。(作者楊飛係黨建學者)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