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創新驅動經濟增長

特約評論員劉英

  正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重點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在經濟新常態下,明年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促進經濟增長。

為什麼要靠創新驅動?

  12月17日,反應全球貿易的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跌至歷史最低點,僅為471點,不及貿易巔峰時期的零頭。國際油價也在歷史最低水平附近徘徊,多數國家處於通貨緊縮狀態。加上日前美聯儲啟動加息政策,引發資金回流美國,令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不堪重負,阿根廷等國陷入匯率暴跌的局面。明年美國還可能有4次加息,在全球經濟復蘇舉步維艱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要實現經濟穩步增長,必須要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經濟新常態下,過去那種依靠要素和投資推動的經濟增長方式隨著比較優勢的喪失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實現集約增長,只有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中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唯有創新驅動才能走出陰霾實現經濟增長。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目前仍處在深度調整中。歷史一再證明唯有創新驅動才能走出危機。而經濟增長的動力更是源自創新,包括科技創新在內的創新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中國經濟發展正在從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發展理念從側重速度向注重質量、效益及平衡轉變,産業結構從製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為主更加均衡合理轉變,經濟增長也從依靠出口向擴大內需轉變。近年來,我國企業通過改革創新為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怎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在全球經濟政策嚴重分化的背景之下,我國要實現經濟增長必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從供需兩側同時發力,從全社會、從全要素生産率、從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政府引導創新驅動。中國在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上具備巨大潛力,中國政府將通過強有力的政策來引導創新來拉動經濟增長。正如“十三五”規劃建議當中所提出的,核心是以創新驅動發展,包括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文化創新,創新作為核心貫穿于所有工作。

  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創新將為中國帶來空前的市場活力,通過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完全有能力繼續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從供給側角度,改造優化傳統産業,增加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公共品的供給,特別是利用中國資金、技術及管理經驗為全球提供基礎設施等公共品可以利好全球經濟增長。

  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正在中國興起,催生出“互聯網+”、智慧製造等新産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我國的移動互聯網網民人數超過了美國總人口數,無論是互聯網的技術、帶寬、還是互聯網的市場,都已發展成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正變革生産鏈,創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結合力量空前,創造巨大商機和需求。通過創新優化價值鏈、産業鏈和供應鏈,提高供給端的效率,與需求端一起協同發力,必將帶動中國經濟增長。通過創新,中國不僅能在世界經濟最困難時刻承擔拉動增長重任,更能夠在經濟起飛時通過創新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創新挖掘增長潛力。各國經濟融通則進,封閉則退。國際貿易和投資需要通過創新來促進和激發活力,實現利益共享的價值鏈和大市場。改革創新的舉措,會促進生産要素和資源在全球範圍內更加有效、自由的流動,進而打造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此,不僅要加快自貿區的談判,促進貿易便利化,更要通過“一帶一路”創造新的合作空間和發展機遇。

  創新貿易投資增長新動力。全球貿易投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創新驅動發展在對外開放上以“一帶一路”對沿線國家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為典範。2013年習近平主席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來促進全球經濟的長遠發展。併為此拿出數千億美金成立亞投行、金磚銀行和絲路基金,以此推動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

  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的50多個國家簽署了關稅協定和投資協定,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通過完善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實行市場化運作,共同建設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共建境外産業集聚區,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在中國和世界之間架起了創新的合作橋梁,攜手打造利益共享的價值鏈和大市場。

  在“雙創”的推動下,讓創新驅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那麼我國經濟必定能夠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再創輝煌,並進一步引領全球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不竭的動力和引擎。(作者劉英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合作研究部主任)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