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熱點大家談】全面小康新目標新在哪?

特約評論員許耀桐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大目標,即致力於:“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大目標是全新的目標,是集全黨智慧的新部署和新創意。它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軍號,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圖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究竟新在哪呢?毋庸置疑,它有“五新”:

  一曰經濟質量之新。使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即國內生産總值增速由前30年平均的9.8%調低到6.5%,這還能算新嗎?問題當然不能這樣簡單地看待。經濟增速的放緩,卻使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經濟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我國經濟的質量更好、更強了。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加大,6.5%增速帶來的一年8000億美元的增量,已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2015年土耳其為8389億美元、荷蘭為7670億美元。現在,我國的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可提供180萬人就業崗位,而2013年時只有150萬人左右,這些確實有新穎之處。

  二曰民生提升之新。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的目標設定,這強調了民生建設的重要性。“十三五”期間,民生建設最為突出的一個重點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了區域性的整體貧困問題。目前,全國共有592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貧困人口7017萬人。對於7017萬的農村貧困人口,“十三五”期間通過産業扶貧,可解決3000萬人的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可使1000萬人脫貧;通過異地搬遷,可讓1000萬人脫貧。還有2000萬,完全或是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則通過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徹底地消滅了貧困和窮人,這標誌著我國的民生建設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三曰精神文明之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局限于物質文明的發展,而要實現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豐收、雙飛躍。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的目標要求,突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可或缺性和關鍵性。“十三五”期間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面臨著新任務、新局面,即要使十八大以來提出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同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基本建成;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中華文化影響持續擴大;這就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向了新高度。

  四曰生態改善之新。“十三五”規劃《建議》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作了明確的表述,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為此,《建議》創新性地提出,“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把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歸結為“綠色”兩個大字,十分醒目、十分提氣。這樣的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進一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也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五曰制度完善之新。到2020年我國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産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豪邁的宣示,也是制度自信的坦蕩表現。這樣的制度自信,就是堅信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成功制度。這是中國共産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漫漫征程上,第一次構建起的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我們有理由為這樣健全、完善的美好制度而自豪歡呼。(作者許耀桐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