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最近,英、德、法三個歐洲大國競相與中國進行高層互動,達成一系列互利共贏的合作協議,令人矚目。繼習近平主席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對英國進行“超級國事訪問”,中英商定共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簽署了約630億美元的經濟合作大單,開啟了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儘管備受來自敘利亞等戰亂地區的難民潮的困擾,仍為鞏固和推進兩國務實合作而對中國進行其任內第八次訪問,並見證了雙方近百億歐元的商業合同簽字儀式;接著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僕僕風塵趕來中國“進一步加強法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在李克強總理今年7月訪法時雙方簽訂超過200億歐元訂單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兩國經濟合作,重點是爭取中國支持11月30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積極成果。三個歐盟核心大國如此同步推進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合作,絕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中歐雙方共同利益和互有需求所使然。
首先,歐洲國家尚未從國際經濟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打擊中完全恢復過來,經濟復蘇仍乏力緩慢,債務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歐元區市場萎縮,一些國家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尋求國外市場和外國投資成了重要出路,而世界經濟重心正向亞太轉移,特別是中國的市場容量和提供資金的潛力很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儘管一些西方媒體炒作中國經濟增長率下滑以圖唱衰中國,但英、德、法三國領導人仍看好中國,認識到中國深化改革給他們提供更高層次的合作機遇。比如默克爾總理就表示“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而英國首相和財長高調聲稱英國願意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合作夥伴”和“最強的支持者”。實際上,英、法、德三國同中國合作的潛力很大,合作領域十分寬廣。比如:人民幣走出去和國際化為三國提供金融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和歐洲基礎設施發展的對接,德國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對接合作,發展綠色經濟引出的中歐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圍繞人文交流和增進相互了解而不斷擴大的雙向旅遊,等等。對中國來説,加強同歐洲的合作不僅可以擴大出口,而且可以提升自身技術和管理水平,有助於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目標,而對歐洲國家來説,搭上中國的發展快車可以確保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執政黨的統治地位。正是出於這種利益需要,英、法、德不同程度地調整對華政策,淡化了過去比較突出的意識形態色彩,使務實合作佔據了上風。
第二,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明顯增強,歐洲不僅對中國的重視度日漸提升,而且在國際事務中借重中國的需求也日益凸顯。比如,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敗與中國的作用密切相關,取得中國的支持還有利於對其他國家産生積極的影響。又如,默克爾總理為了從源頭上緩解歐洲難民危機,希望中國做出更多努力促成敘利亞問題解決。另一方面,中國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也有借重歐盟大國的需要,比如明年中國主辦20國集團峰會,推動中歐早日談成投資保護協定,並在此基礎上開啟中歐自貿協定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共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進行必要的改革,等等。不難看出,中歐本著互利共贏原則在重大國際問題上互相支持和借重的一面正在上升。
第三,歐洲目前受多重危機困擾,包括來勢兇猛的難民潮、歐俄關係因烏克蘭危機惡化、英國脫歐公投的不確定性、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潛在風險,一些國家內部分裂主義勢力的發展、歐盟一體化進程停滯不前,等等,使歐盟作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難以發揮積極作用,出現了強烈的被邊緣化的焦慮感。在此背景下,同中國建立或升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就成為歐洲大國顯示自己地位的重要表現,這與中國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歐元、團結的歐盟、繁華的歐洲正相契合。
第四,歐洲大國的外交政策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把歐盟和跨大西洋關係作為兩根主要支柱,但近來美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令歐洲國家失望,比如,美國不擇手段地監控盟國領導人,在熱點問題讓歐洲盟國為美國造成的爛攤子“埋單”受罪,經濟上損害歐洲盟友的利益,凡此種種使歐洲人對美離心傾向油然而生。一位資深德國議員告訴筆者,美國作為道德模範在德國人心目中已喪失,疏遠美國已成一種趨勢。英國不顧美國反對,率先申請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德、法、意等國隨後跟進,表明歐洲國家要更多考慮自身利益,而不再毫無條件地聽命于美國。
還必須指出,在英、法、德相繼與中國深化戰略夥伴合作的同時,荷蘭國王也訪問了中國,11月中東歐國家還將與中國在蘇州舉行16+1峰會。這一切都預示著,中歐關係將會出現新的氣象和新的亮點,而這正是中國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一個重要方面。(作者梅兆榮係中國前駐德國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