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平:讓力量在共享中凝聚

國平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的五大發展理念,“共享”壓軸,也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發展的根本。然而,共享的發展理念和價值,並不是這一次才提出,為何要如此突出強調並寫入五大發展理念、作出具體明確部署?

  事實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黨全部奮鬥的最高目的,“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黨堅持發展的價值所在。而在7月2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不僅第一次把這一目的進一步確立為“發展的根本目的”,而且進一步明確了“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次全會上更是進一步提出“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這就豐富了發展的內涵,明晰了發展的精神實質,凸顯了“共享”這一發展的根本理念。

  這一豐富、明晰、凸顯的背後,是黨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發展實踐經驗和教訓的科學總結。曾經在一些地方,發展見物不見人,或是發展成果沒有體現在群眾身上,人民缺少獲得感。凡此,都需要從發展理念上進行更精準的校正。

  人民群眾最講實際,對於百姓來説,自己如果沒有獲得,發展得再好也感覺與自己關係不大。因而從根本上説,只有讓人民不斷有獲得感,不斷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人民才會把發展與自己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才會有投身發展實踐的激情和幹勁。而從發展的動力來看,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同樣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才會煥發主人翁精神,去為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正是“共享”這一發展理念的價值取向和內在邏輯。而明確提出和強調“共享”,就把發展的目的、價值和發展的實踐內在地統一了、無縫地對接了。

  顯然,要堅持共享這個發展理念,就不是口頭説説,而是要有“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五中全會具體明確的部署,目的就是為了讓發展成果以“看得見的方式”讓人民享有,以實實在在的舉措、真金白銀式的實招增強人民的獲得感。發展有了這樣的價值導向和實踐導向,全面小康不僅可以以“一個都不能掉隊”的圓滿方式如期實現,全體人民的發展熱情和幹勁、智慧和力量更會充分激發和釋放。

  人民的夢想是什麼?就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共建共享發展的方式去實現,以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依歸,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夢。(國平)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