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兇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這一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這一偉大勝利,徹底打亂了日本在遠東進行侵略擴張的整個部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抗戰是一座豐碑,銘刻了中華民族“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悲壯與豪情;抗戰是一個富礦,蘊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不甘沉淪、不甘為奴、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最終煥發出耀眼青春的精神財富;抗戰是一部百科全書,揭示了歷史與現實、正義與罪惡、勝利與失敗、事實與謊言等基本矛盾關係的所有答案。抗戰,給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産。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我們在分享勝利榮光的同時,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繼承好抗戰勝利的歷史遺産。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是對歷史的尊重,對先烈的緬懷,對未來的承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回顧抗戰歷史,目的是要肯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展現我們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決心,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積極姿態。因此,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對一些患有抗戰“歷史健忘症”、“歷史臆想症”的人既是善意提醒,也是嚴正警告。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將抗戰精神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歷史遺産,也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繼承抗戰勝利的這筆精神遺産,要求我們更加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由大到強的發展進程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努力避免各種善意的捧殺、惡意的棒殺,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繼承抗戰勝利的這筆精神遺産,要求我們始終保持銳意改革的決心與信心。近代中國由盛到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統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舊,畏懼變革、抱殘守缺,跟不上世界發展潮流。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但改革必然面臨來自體制制度、思想觀念、利益分配、內外博弈等領域的艱難險阻。不斷戰勝這些艱難險阻,同樣需要我們始終保持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必勝信念。
繼承抗戰勝利的這筆精神遺産,要求我們必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沒有了安全,發展就成為空談,歷史上我們由於戰亂頻仍失去了許多寶貴的發展機遇。面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的嚴峻挑戰,同樣需要我們繼續發揚抗戰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的精神,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塑造保障中國夢順利實現的國家安全能力。(作者朱啟超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