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週年專家談”⑧:中國共産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毋庸置疑

特約評論員徐鵬堂

  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明確表示,“共産黨領導的武力和民眾已成了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縱觀14年抗日戰爭、8年全面抗戰歷史全局,中國共産黨是抗戰中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産黨自覺擔負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9月20日中共中央即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9月30日發表《為日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第二次宣言》揭露日本侵略罪行,號召全國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爭得民族的解放與獨立。1932年4月,成立時間不到半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發佈了《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1935年,還在長征途中的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此後,中國共産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産黨還以實際行動出師抗戰前線,首戰平型關即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國共産黨以民族大義為重,從抗戰全局出發,始終不渝地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中堅力量。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産黨作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第一時間站在抗日救亡的前列,發表宣言和決議,號召全國人民武裝反抗日本的侵略。1935年8月,中國共産黨發表《八一宣言》,呼籲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為抗日而奮鬥。12月,瓦窯堡會議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得到全國各界的熱烈響應。中國共産黨積極推動建立各種形式的抗日統一戰線,與東北軍、第十七路軍等實現西北聯合抗日,努力爭取國民黨當局和地方實力派聯合抗日。中國共産黨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並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形成了匯集中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不僅是中華民族覺醒的集中表現,更是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保證。從此,中華兒女不分階級,不分出身,匯成了全民族抗戰的洪流。

  抗日戰爭是中日兩國綜合實力的大比拼、大較量。針對當時中國政治、經濟、軍事都十分落後的現實狀況,中國共産黨提出全面抗戰路線,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主張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1937年7月,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指出,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針對抗戰初期國內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1938年5月毛澤東撰寫了《論持久戰》進行了有力駁斥,他指出中國必須、也能夠經過持久抗戰取得勝利,持久戰必須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這一光輝文獻,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指導綱領。

  在全面抗戰、持久戰等戰略方針的正確指導下,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武裝力量,先後開闢了華北、華中和華南敵後戰場,創建了19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直到1944年,日軍以主要的兵力對付八路軍和新四軍。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成了抗戰的主戰場,擔負起了抵抗的主要責任,對最終贏得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歷史雄辯地證明,面對外敵入侵,是中國共産黨最早擎起抗戰大旗,自覺肩負歷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張、鋼鐵意志和模範行動,一直戰鬥在抗日戰爭的最前列。中國共産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徐鵬堂 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網宣處處長)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