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面前,莫讓謠言造成二次傷害

特約評論員秦川

  8月12日深夜,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牽動著億萬民眾的心,可在網絡世界,也出現了一些謠言和不實信息,混淆視聽且加劇了人們的不安情緒。

  在抗擊災難的過程中,有許多“大寫的人”,比如向火而行的消防官兵,全力以赴救助傷員的醫護人員以及迸發出獻血熱情的普通人、熱心腸的志願者等等。他們值得致敬!奉獻,而不是討價還價;幫忙,而不是趁機添亂,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情懷。

  然而,也有不少令人憤怒的事情,比如令人真假難辨的謠言。謠言的生成與流傳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當事人不明真相,卻善於發揮想象,甚至屬於好心辦壞事,將一些道聽途説未經證實的消息拼湊一起,得出結論,便迅速發佈出來;另一種情況是故意炮製謠言,除了添亂還意圖從中漁利。比如13日有網友謊稱父親在天津爆炸中身亡,發了多條很有感染力的微博:“好害怕,不必在那附近公司上班,剛剛打電話關機,打他公司的電話也沒人接,我一個人在家真的好害怕。”“今天再醫院裏見了他最後一面。我跟他説,我會好好努力,明年考上一個好大學。我還要一起和你一起看很多場拜仁的球賽,看拜仁奪好多次歐冠。我還要做很多好吃的菜給你吃。可是他聽不到我説話了……”一時間,騙得3700多名網友現金打賞,連一些“網絡大V”也被騙中招。事後被證實這是謠言,被斥為“發災難財”。

  稍加留心便可發現,每逢重大事件或災難之後,謠言最瀰漫、最猖獗。一是謠言製造者有機可乘,有了大事件他們可以借題發揮,最容易無事生非;二是有利可圖。發生大事件,公眾最容易恐慌,容易輕信。正如傳媒專家胡翼青所稱:“謠言往往基於一種普遍的社會恐慌,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或社會動亂甚至戰爭時,由於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並因此感到恐慌,而人們又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謠言就會氾濫。社會公眾在這一刻容易從眾、情緒激動並輕信謠言。”

  誠然,這是一種值得剖析的社會心理。人們常説,謠言止于智者,可問題是,有多少人屬於真正的智者?拘泥于信息不對稱,以及自我設置的心理暗示,不少人面對謠言,是寧可信其有。特別是在重大的事件節點,謠言更容易氾濫,人們也更容易相信謠言。沒有一點科學常識的人容易信謠,即便掌握一點科學常識的人也心裏打鼓,半信半疑。

  如何瓦解謠言?除了嚴打造謠者,更需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靠權威部門及時辟謠;二是靠專家及時詮釋、解讀;三是靠人們提高辨別力,增加互相求證的意識。此外,如果有更多的網友自願站出來辨析謠言、匯總謠言、晾曬謠言,對大眾認識謠言也有好處。

  謠言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希望多一些有責任心的中國好網民,將熱忱與擔當融入與造謠者的抗爭中,謠言的生命力就會很短,甚至沒有規模化、産業化的機會。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