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文藝之花綻放的活力甘泉

特約評論員楊飛

  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時曾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其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也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當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産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要求也更高。而如何創作、創作什麼,也已經成為了很現實的問題。但不管怎樣説,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要想繁榮文藝,就必須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文藝工作者就必須認清文藝服務的對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這就倒逼著文藝工作者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應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作,為人民放歌、為人民抒情、為人民呼籲。

  文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作品就必須對人民群眾有用有啟迪。這是因為,文藝作品若一味迎合市場,沉溺于低俗化和過度娛樂化,即便製造再多噱頭,編造再離奇的古怪情節,終究也會被人民群眾無情拋棄。從這個角度來説,好的文藝作品就必須從群眾中來,又回到群眾中去,既反映火熱的生活,又指引生活的方向,能夠給受眾帶來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深層次啟迪。

  文藝創作要以人民為中心,還必須以人民群眾為主角。以人民群眾為主角,首先就要求文藝工作者要將鏡頭筆端對準人民群眾,生動展示其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和輝煌業績。另一方面,以人民群眾為主角還倒逼著我們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藝術創作的主力軍作用,營造適宜氛圍,推動其不論職業年齡,只要熱愛文藝都可以參與文藝創作,這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客觀要求。

  事實上,對於如何進行文藝創作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為我們指出了答案,即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換句話説,就是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大地;文藝工作者可以在思維上信馬由韁,但一定要以深入田間地頭,自覺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從人民群眾中發掘創造素材和源泉。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創作只有接上地氣、對上老百姓脾氣,才能增人氣,添活力。可以説,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已經為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廣大文藝工作者就應深刻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最大的熱情和昂揚的激情投入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以鏡頭筆端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推力。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