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作為是典型腐敗” 警示了誰?

特約評論員鄧海建

  今年5月以來,國務院派出11個督查組,對18個省(區、市)和35個部門、單位開展重點督查。針對11個督查組的彙報,李克強總理在7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説,“不能像你們材料中彙報的那樣:緩作為沒事,反而快作為為緩作為買單;不作為沒事,反而有作為可能替沒作為買單。這叫什麼道理?”總理説,“尸位素餐、無所作為是典型的吏治腐敗,這樣的幹部應該追責!”(7月9日《京華時報》)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不廉無以立身,不勤無以成事。勤與廉,是為官者的基本素養,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事實上,貪污自肥是腐敗,懶政懈惰亦是腐敗。佔著位置,不做事、不成事,甚至成為改革路上的“中梗阻”,這與看得見的貪腐成本相比,一樣是權力毒瘤。

  頂層設計關注“無所作為”之害,自然不是從今天才開始。譬如去年10月8日,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此外,他還強調要嚴厲問責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而從地方實踐來看:今年4月,廣東佛山市公佈了定義懶政官員的七項標準。該市市委表示將規定三級書面警告,甚至會將官員撤職或降職。

  從“尸位素餐是腐敗”,到“無所作為是典型腐敗”,這是中國各界對權力生態的基本共識。它起碼説明了三個問題:第一,對於腐敗的認識,各方都在深化。所謂懶政,大意是指不能執行上級政策,在保護公民權利方面拖遝懈怠,怕得罪其他官員而規避責任等。這些緩作為、不作為,本質就是失職瀆職。若寬縱了這些權力亂象,不僅容易為貪腐埋下引線,更為官場不良風習提供了土壤。第二,只有拿出抓典型腐敗的力度與立場,整飭權力緩作為、不作為,才能為全面深改構建良性的行政環境。眼下,改革面對的都是深水區與硬骨頭,如果還是拖拉遲滯、還是甩一鞭子走兩步,關鍵領域與核心環節的改革就難以取得新進展、難有質的突破。第三,評價官員與政績,有了更務實求真的標尺。官員能怎樣、不能怎樣,新時期有新要求。

  可以預言的是:緩作為、不作為遲早要被問責,而肯幹事者,必有更多機會,能幹事者,必有更大舞臺。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