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團工作應“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

特約評論員秦川

  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7月6日至7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事業,黨的群團工作肩負著莊嚴使命,要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紮實苦幹,把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匯聚成強大動力,共同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由黨中央召開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並且七位常委全都出席,可謂規格極高,分量極重。正因如此,此次會議不同尋常,頗受關注。不僅説明群團組織在黨中央的心目中頗具分量,也説明在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

  説到群團組織,我們很容易想到工會,想到共青團,想到婦聯。我們對這些組織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曾是共青團員,也加入了工會,不少女同胞對婦聯更是充滿感情。比如,一旦回憶往昔歲月,不少人也許就很自然地沉浸在入團時的莊嚴,重溫成為團員後的欣喜,感慨充滿理性主義的青春歲月,以及感知到共青團的巨大感召力。那是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

  其實,透過光華與榮耀,我們如今審視群團組織,更是多了一份沉澱與理性,多了更加成熟的思考。群團組織,即群體性社團組織,她們與群眾貼得近、貼得緊,因為她們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她們的自信,來自於接地氣;她們的分量,來自於億萬成員;她們對未來的良好期許,又與其理念與信念息息相關。

  回望歷史,黨領導下的群團組織為實現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們承擔新的歷史使命,我們擁抱著共同的時代主題,群團組織仍然大有用武之地,甚至可以説,群團組織的工作成色如何,關係到“四個全面”的推進力度,直接關乎中國夢如何更好地實現。在這種語境中,理解此次群團工作會議,便可體會到黨中央的高瞻遠矚。

  這次會議召開絕非偶然,一方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直重視群團工作,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充分發揮群團組織聯絡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最廣泛地把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團結起來”;另一方面,群團組織有責任做得更好,也有改進空間。應看到群團組織曾經的赫赫業績,也不應回避群團組織面臨的挑戰。正如有論者所稱,在利益訴求多元化、多層次的今天,該如何不斷增強群團組織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如何克服群團組織脫離群眾的現象?如何把人民群眾更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這些疑問,需要群團組織來回答,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回答。用堅定信念來回答,用努力工作回答,用飽滿的責任感來回答。

  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群團組織做群眾工作,可謂輕車熟路。要不辱使命,並非難事。在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謀利的前提下,做到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即可。為此,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而不能讓群眾當配角、當觀眾。要更多關注、關心、關愛普通群眾,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經常同群眾進行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的零距離接觸,增進對群眾的真摯感情。如果説這些只是工作方法,那麼也需要構建工作機制,強化制度力量,比如要健全組織特別是基層組織,加快新領域新階層組織建設;再比如,多把普通群眾中的優秀人物納入組織,明顯提高基層一線人員比例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審議通過,成為指導和推動黨的群團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的指導文件。很顯然,如果群團組織能夠以此當做行動方向和具體指南,群團組織和群團幹部就能真正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忠實踐行者、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執行者、黨的群眾工作的行家裏手。更重要的是,群團工作做好了,群眾力量凝聚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步伐也就可期了。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