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于當地時間6月29日下午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本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取得一系列重要務實成果。中歐雙方發表了會晤聯合聲明和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在科技、知識産權、區域政策、海關等領域簽署多項合作文件,並就廣泛議題達成共識。中歐雙方決定,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和歐洲投資計劃,同意建立中歐共同投資基金;建立中歐互聯互通平臺;儘早達成一個全面的中歐投資協定;以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契機,深化氣候變化領域務實合作;著手制定能源領域合作路線圖;深化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對話與合作;于2015年底前完成商談和簽署互免持外交護照人員簽證協議,並探討在更大範圍便利雙方商務、旅遊、學生等簽證手續辦理;建立中歐法律事務對話機制。
這次會晤格外引人注目,源於三方面因素:一是今年正值中歐建交40週年,需要深入總結40年來雙邊關係發展取得的成就和經驗;二是此次會議屬於新一屆中國政府與新一屆歐盟委員會領導人之間的第一次會晤,新人新氣象,雙方為增進了解、加深合作、規劃未來,必定會有一番作為;三是通過構築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進一步充實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
對40年中歐關係作一個盤點,更能體現中歐來之不易的成就和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中歐關係定性從上世紀90年代末的“長期關係”到“全面夥伴關係”,再從“走向成熟的夥伴關係”到今天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單純是文字內涵的深度表述,更重要的是雙邊關係的深刻調整和良性互動。到2015年中歐建交40週年之際,雙邊政治關係的良性互動體現出這樣一些特點:領導人互訪頻繁,政治關係穩定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相互關係文件。目前,中歐雙邊已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框架,並確立起5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廣泛涉及政治、經濟、金融、科技、能源及文教等諸多領域。中歐經貿和科技合作在40年間碩果纍纍,雙邊貿易夥伴地位不斷提升。1975~1989年中歐雙邊貿易額從24億美元增至235億美元。1990~1999年雙邊貿易總額從222億美元增加到55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6.76%。進入21世紀,中歐貿易額增長提速,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4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高達6151.39億美元,同比增長9.9%,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3708.84億美元,增長9.4%;自歐盟進口2442.54億美元,增長10.7%。截至2013年底,歐盟對華累計投資超過900億美元;中國對歐盟累計直接投資也已經超過了350億美元。在科教文衛等其他領域,中歐之間的合作也正向廣度和深度推進。
在肯定40年中歐關係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歐關係還存在著複雜而矛盾的特性。中歐高層年度會晤機制和各類磋商與對話機制的存在,並不能保證雙邊政治關係的持續健康發展。中歐經貿合作碩果纍纍的背後卻隱藏著結構性的矛盾和利益衝突,圍繞貿易傾銷與反傾銷以及知識産權的保護,中歐之間的博弈更加激烈。
有鋻於此,2014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歐盟期間強調,中歐應全面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共同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這一提法是對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的充實和發展。在這個高瞻遠矚的夥伴關係框架內,我們可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歐洲投資計劃對接;我們可以把中歐能源及城鎮化合作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相結合;我們可以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參與容克投資計劃。
中歐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存在諸多共同點和利益契合點,在發展理念和政策操作上也有若干交匯點和互補性,歐盟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節能減排技術、智慧電網、智慧交通、循環經濟、綠色農業和綠色食品、低碳技術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中國則在高新技術市場、外匯儲備、金融監管、對外貿易等方面擁有自身優勢,雙方利益的契合為中歐互利合作、實現雙贏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