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需要人文支撐

特約評論員金燦榮孫西輝

  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6月23日至24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劉延東副總理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與美國國務卿克裏共同主持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對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人文領域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型大國關係是相對於歷史上的崛起國與守成國關係而言的。在舊的大國關係邏輯中,守成國將新興大國視為霸權威脅,新興大國將霸權國視為崛起的桎梏,它們常聚焦“硬力量”的變化,強調“差異性”或“異質性”,並訴諸軍事手段“解決問題”。與之不同,新型大國關係著眼于“和而不同”,避免衝突對抗,強調相互尊重,謀求合作共贏。由此可見,新型大國關係力圖規避戰爭,實現和平共處與共同發展。基於這一理念,新型大國關係不僅涵蓋政治、軍事、安全等“高政治”領域,也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等“低政治”領域。因此,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和體育等內容在內的人文領域是新型大國關係的題中應有之義。對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而言,人文領域是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兩個超大規模的國家,中美之間在信息科技時代的交往必定全面而深入。在處理雙邊關係時,兩國應統籌考慮“軟權力”與“硬權力”的變化,關注“高政治”與“低政治”的互動,這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在要求。

  第二,人文交流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推手。關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主席有過精闢論述,即“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是我們推進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指導原則和基本思路,也體現出“硬力量”與“軟力量”的推動作用。從“硬力量”的角度看,經濟實力是基礎,軍事實力是關鍵,這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倚重力量,也是需要特別關注和慎重使用的力量。簡言之,“不衝突、不對抗”要求雙方管控分歧,避免軍事衝突;“相互尊重”要求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與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合作共贏”要求摒棄零和思維,尋求共同發展。從“軟力量”的角度看,文化、科技、社會等人文領域的交流可以配合“硬力量”發揮“柔性作用”。例如,通過人文交流,可以增進了解、加深友誼,有助於減少誤判,避免衝突,從而實現“不衝突、不對抗”;通過人文交流,可以加深對彼此歷史文化與現實國情的認識,減少文化差異導致的認知障礙,有利於促進“相互尊重”;通過人文交流,可以緩和競爭壓力,加強合作動力,推動“合作共贏”。

  第三,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需加強重點領域的人文合作。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是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的長效手段。除了上文關於人文交流的作用外,它還為兩國民眾帶來切實利益,從而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提供堅實的民意基礎。教育領域的公派留學項目、出國手續方面的延長簽證期限、文化領域的演出與展覽活動、體育領域的交流比賽、科技領域的“創客”大賽等人文交流活動,使兩國人民切實感受到交流與交往的便利和實惠,增進了彼此情誼。為了進一步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兩國需要在一些重點領域加強人文合作。例如,在技術研發方面,中國已在研發與科研産出方面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兩國可以在登陸火星、基因工程等對人類有益但耗資巨大的科技項目方面加強合作,將科技競爭轉變為促進發展的機遇。在知識創新方面,根據《2014世界知識産權指數》,中國2013年申請專利數量繼續位列世界首位,專利授權量的增長速度全球第一。中美兩國可以在知識創新方面加強合作,形成中美創新“合力”,增強“軟吸引力”,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作為兩個超大型國家,中美必須履行大國的基本義務,加強合作,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責任。(金燦榮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孫西輝係山東省委黨校副教授)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