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英雄人物的本質是精神荒蕪

特約評論員馬平川

  網絡上,一股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調正在瀰漫,英雄人物正遭受著惡意的解構和消費。日前,新華社以“正歷史本、正英雄名、正民族魂、正國家骨”之名,連續向這種現象“開炮”,反擊詆毀英雄的言論,捍衛英雄形象,通過走訪英雄親友的方式,還原那一段段並不遙遠的歷史,為英雄正名。

  也許會有人認為,歷史的面孔總是模糊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任意地揉捏史實,惡意地消費英雄人物。且不説無端評判逝者的是非是種冒犯和不敬,即便是想更清晰地看見歷史中的場景,也應該經過科學嚴謹的考據,豈能玩穿越、做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臆測,甚至胡編亂造、肆意杜撰、任性塗抹。

  每當看到英雄人物的事跡被異變成段子手的素材,都會令人內心泛起強烈的反感,繼而是刺痛肺腑的痛感:當嚴肅的歷史被輕佻地消費,當我們對英雄人物缺乏最起碼的尊重和敬畏,那麼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何以面向未來?歷史容不得搞笑,英雄人物不該被調侃,毫無敬畏感的惡意消費英雄人物的行為,不僅是可悲的,更近乎可恥。

  身處和平年代的人們,也許無法見識戰爭的殘酷,但最起碼應該認知和理解,正是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我們正在享受的幸福和安寧。對於那段歷史以及那段歷史中的英雄人物,保持最起碼的敬畏,應該成為一種自覺。但從網絡上消費英雄的段子來看,不僅對歷史缺乏基本的尊重,甚至良知和節操也在調笑、戲謔中碎了一地,靈魂因此而墮落,精神因此而荒蕪,甚至人性也變得蒼白。

  也許,這是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但只要人類文明的根基還在,再怎麼瘋狂,也不至於去消費歷史、去詆毀英雄。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惡意消費英雄的人是可恥的。網上那些披著追求真相外衣的“造謠黨”們已然成為歷史的公害、文明的公害。而由此或可洞見,他們的精神已經荒蕪到了怎樣的地步,他們的靈魂空虛到了怎樣的境地。英雄們自然無法再向這幫無聊之人討還名譽和公道,可我們又豈能容忍他們繼續無底線地墮落下去?

  今年某地高考作文中,有道題是“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而如果任由消費歷史和英雄人物的歷史虛無主義瀰漫下去,該讓孩子如何下筆?當歷史的厚重感被娛樂稀釋,當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被消費瓦解,那麼留給未來的必定是一片空白。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迷惘一代,又該如何走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莊重的歷史,不應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英雄的形象,也不該是被任意揉捏的泥塑。敬畏歷史,敬畏英雄,荒蕪的精神土壤才能夠逐漸肥沃起來,空虛的靈魂才能夠得到充實。因此,我們該從娛樂至死的網絡環境中清醒過來,更不能在歷史虛無主義的陷阱中墮落。須知道:你一時的口舌之快,對歷史和英雄人物而言,製造的卻是深重的傷害。

  歷史厚重不容輕佻消費,英雄神聖不容惡意詆毀。只有記住那些不朽的名字,追求那些偉大的靈魂,歷史的底蘊才會更加厚實,文明的根基才會更加堅固。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