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代脈動,投身創業大潮

特約評論員余際庭

  自從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後,創業創新之火在中華大地上迅速呈現燎原之勢。國務院近日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再為創業創新“火上加柴”。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三次創業大潮。第一次創業潮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要參與者是社會無業人員,主要方式是販賣服裝等日用品,即所謂的“個體戶”。他們以個體和家庭為單位,集中于流通領域,利用地區價格差套利,小攤小販,缺少技術含量。那時候,人們對個體戶的“羨慕嫉妒恨”情緒比較嚴重,流行一句話是“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

  第二次創業潮從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算起,到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主要參與者是“下海”的機關工作人員、科技工作者、鄉鎮企業轉制後的企業經理和最早一批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員。民間創造出“下海”這個詞,表示放棄鐵飯碗去經商辦企業。高科技創業潮開始出現,國內互聯網公司也相繼問世。

  2001年美國發生了兩個重大事件:“9·11”事件和互聯網泡沫破滅,隨後是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次貸危機等等,對全球創業創新活動産生了一定負面影響。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但主要靠房地産和政府投資拉動,民間出現了“上岸潮”,一些“下海”人士紛紛回歸國有企事業單位。深圳交易所從2000年10月開始籌備創業板,直到2009年10月才在爭議中上市。總體上,全社會創業氛圍有所減弱。

  第三次創業潮始於2013年新一屆政府上臺,尤其是去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創業創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同時政府積極從政策環境上放鬆管制,降低創業成本,培育創業創新土壤。可以説,創業創新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特徵。根據以前歷次創業大潮推測,這次創業大潮將持續10年以上。

  這次創業潮的特點是:高科技引領創業創新潮流,尤其是“互聯網+”創業;金融創業潮第一次出現,原因是政府放鬆了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管制,如私募基金、P2P,眾籌等;技術和資本的結合。以前是技術找錢,現在是錢找技術;團隊創業替代了以前的個體創業,為公司治理和吸引股權投資基金打下了良好基礎;80、90後正成為第三次創業潮的引領者和實踐者。他們生逢其時,處於有史以來最寬鬆的創業環境。

  如何把握時代脈動,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大潮?筆者有以下建議:

  第一、創新型創業比就業型創業更有價值。要更多地投身創新型創業,帶動中國經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

  第二、要立足於做你懂的、或者有興趣的、或者有資源的領域;

  第三、想要更好地得到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必須著眼于高新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如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傳感技術、身份識別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生物工程、新能源、環境工程等;

  第四、著力打造新的商業模式。用顛覆性思維、跨界思維、互聯網思維看世界,用信息對稱原則、最短半徑原則和效率原則審視現存的一切商業模式,就能發現機會和空間;

  第五、關注末梢需求。社會經濟組織的健康有賴於每一個經濟細胞的微循環健康。創新型創業應該關注經濟細胞的微循環,關注社會末梢需求;

  第六、要善於與資本打交道。創新型創業的兩個輪子,一個是技術,一個就是資本。無論企業處於哪個階段,資本都有用武之地,從天使投資到Pre-IPO,從新三板到創業板,要善於用資本助力起飛;

  第七、要堅持誠信經營,拋棄一夜暴富思想。現在有些創業企業出現了卷錢跑路的現象。不能濫用社會包容攫取財富,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要沉下心來做事業,成功就可能到來。(作者為海通創新證券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