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關於二戰最有爭論的話題之一是:中國對二戰勝利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有的人直截了當地説:二戰期間中國沒造一輛坦克、一艘軍艦、一架飛機,中國對二戰能有多大貢獻?也有人説: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交戰,沒有打勝過大仗,何談貢獻之有?絕大多數日本人也不承認過去的日本軍隊曾敗給中國,他們認為日本敗給的是美國和蘇聯。那麼,應該怎麼看待這些觀點?中國在二戰當中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實際上,中國戰場的突出地位,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
第一,二戰期間,中國戰場和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並列為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戰場。忽視中國戰場,就忽視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貌,就忽視了當年日本法西斯對亞洲國家和人民的侵略。除了這三大戰場外,還可以再加上東南亞戰場、北非戰場。在某種程度上,可將東南亞戰場看作是中國戰場的延伸。因為日軍不僅主要是從中國向東南亞地區擴張,而且,中國也派遠征軍在東南亞作戰,大量在東南亞的中國華僑也參加了當地的對日抗戰。也可將中國戰場與東南亞戰場合併,統稱亞洲戰場,但毫無疑問,中國戰場是亞洲最主要的戰場。
第二,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戰爭中堅持鬥爭和作戰時間最長的戰場。以西方為中心的史觀,一般將二戰的起點界定為1939年德國侵略波蘭,卻忽視了亞洲戰場早已存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就是日本侵略亞洲的開始,也是亞洲戰場的起點。因為在“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雖然很快就佔領了東北三省,但在日本侵佔東北的過程當中和佔領之後,中國軍隊的抵抗和作戰長期沒有間斷。日本侵略軍在1932年開始越過山海關,進入華北地區。1933年到1934年期間,中國中央政府的軍隊和地方武裝,在長城一線進行了著名的長城抗戰。中國長城抗戰失敗後,日軍不斷南下,襲擾京津華北、山西等地區。日本帝國主義者1937年製造“盧溝橋事變”,向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中國也進入了全民抗戰的階段。因此,日本侵略中國從1931年開始算起,直到1945年戰敗投降,中間基本上是連續的,沒有大的間斷。再加上日本一開始的野心就是侵略整個亞洲,稱霸全世界,在侵略中國後又侵略東南亞,發動太平洋戰爭,這中間有著明顯的因果關係。因此可以説,中國戰場進行了14年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二戰當中抵抗和作戰時間最長的戰場。
第三,在二戰中,中國和蘇聯是受法西斯國家侵害最嚴重的國家,付出的犧牲也最為慘重。中國軍民死亡2100萬人,傷亡3500萬人。除蘇聯死亡2700萬人以外,其他國家都無法和中國的犧牲與代價相比擬。
第四,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別戰場。在德國法西斯侵略的過程當中,由於法國、波蘭等國很快投降,被德國佔領的歐洲地區並不能夠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有效的、長期與法西斯德國作戰的戰場。德國入侵蘇聯以後,蘇聯人民進行了長期英勇的抵抗,但其戰場主要局限在莫斯科以西地區,這一地區只佔蘇聯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左右。
而日本侵略中國以後,從中國東北到雲南、廣西一帶,日本佔領大半個中國。而在這大半個中國當中,除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對日軍進行抵抗,後方中國共産黨開闢的遊擊戰場也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作戰。作戰區域500萬平方公里左右,這幾乎是二戰當中規模最大的陸地戰場。可以説,日本侵略軍在中國的戰爭,屬於“面式的戰爭”,在較長時間裏是一種大範圍、大面積、普遍式的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之所以能在二戰當中就成為世界上四大國家之一,與美國、蘇聯、英國三大國家平起平坐,共同磋商打敗法西斯國家和戰後安排的問題,這並不能簡單地看成是羅斯福總統及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提攜”,而是中國戰場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反法西斯戰場之一,使日軍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大量牽制日軍,有力地支援了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因此,中國在二戰時期大國地位的確立,是中國戰場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博導)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