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當前,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也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面對,社會輿論的生存機制和傳播機制都正在發生著質變。6億多網民,5億多移動客戶,網民群體數越來越龐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在這樣的情況下,建設清朗的網絡空間,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網絡,使得人類思想表達獲得了從未有過的自由,他們掙脫了來自物理條框的羈絆,人人開始“販賣思想”。在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現實面前,在“兩個輿論場”的不斷切換中,網絡的清朗度如何,就直接關聯社會的清朗度。
清朗的網絡空間就是良好的網絡生態。只有清朗的網絡空間,才會構建網絡文明,給社會帶來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氛圍。而清朗的社會環境,會“反哺”網絡空間,使網絡環境得到優化,使網絡發展步入良性之軌。
構建清朗的網絡環境,貴在每一個網友都是踐行者。互聯網經常被稱為虛擬空間,但活躍在其中的,仍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個鮮活的人。有人的地方就應當有規則和秩序,這早已是人類社會的共生常識。現實世界如此,虛擬空間也不例外。網絡的無限開放性,使得它比現實世界更易表現出有違公德良序的事情,也使得它一不留神就可能有意無意地踩中“底線”。然而,堅守這條“底線”,就需要每一個網友的維護和參與。
進而言之,網絡作為社會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一方面使信息傳播、交流互動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為謠言甚至違法犯罪的滋生、蔓延提供土壤。不久前,所謂“何炅吃空餉”一事被曝光4天后,何炅宣佈從北京外國語學院辭職。該事件本收場,但又上演了一次所謂的“網絡逆轉”:北外的舉報人遭一大堆粉絲的人肉搜索,“網絡哄客”發出怪異吼聲,甚至還開始人身攻擊,發出5000余條私信辱罵和威脅該舉報人。網絡上時而冒出的這股盲目追星的渾濁氣氛,嗆得人瞠目結舌。
對於一些謠言的始發帖,有時不是“大V”本人,而是一些“小V”發出的,但潛在的好奇心、曝醜性、為扯眼球的心理作用,一些網民往往不習慣冷靜一分鐘,而是“鼠標一點、旋即就轉”,這不外乎是為了弄點帶“腥味”的點擊率,甚至為此大大地“增粉”,但最後往往是忽視網絡的社會性、公開性與開放性,“轉出”一股負能量。尤其是,一些無底線、無節操的惡意炒作、低俗噱頭也趁機大行其道。所以,構建清朗網絡空間,需要人人參與,需要蕩滌內心中這股不易覺察的戾氣。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