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判斷應成為網絡生活中的行為自覺

特約評論員馬平川

  中國目前已有6.49億多網民。無論是獲取信息,還是進行社交活動,網絡已經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一個巨大的輿論場也已經在線上形成,各種發生於現實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在網絡上發酵、升級。

  在這個全民圍觀的時代,隨著公共參與意識的高漲,網絡為民意的釋放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和廣闊的平臺。無論是微博、論壇還是朋友圈裏,人們除了分享屬於個體的小時代的生活片段,更對這個大時代裏發生的變化傾注了關切。幾乎每時每刻,各種議題的公共討論都在發生著。

  但在網絡蓬勃發展的同時,各种先天不足和生態弊端也隨之凸顯出來。比如網民的心態尚處於不成熟的階段,最典型的表現是:容易衝動和憤怒,不夠理性客觀,太過急迫地表達觀點而枉顧事實全貌。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我們常常能夠看到各種輿論反轉、雞同鴨講的荒誕現象。

  無論是現實社會還是網絡空間,就事論事應該是最起碼的準則。事件的來龍去脈都尚不清楚,就急於下判斷,這是莽撞的表現。同時,這種莽撞不僅容易製造輿論生態的混亂,甚至還容易對當事人造成無謂的傷害。

  做一名網民,幾乎沒有門檻,但要做一名好網民,除了遵守法律法規之外,更應該自覺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不是每個人對每起事件都能洞若觀火,能夠有深刻的思考,但最起碼在表達意見和參與討論的時候,應該做到實事求是。意見可以多元,但事實卻是唯一的。

  如今的網絡世界是個眾聲喧嘩的所在。噪聲太多,往往影響著網民們對事實的判斷。枉顧事實、不管是非對錯的發言,與其説是公共參與,倒不如説是在任性地情緒宣泄。缺乏理性的表達,非但不是一種建設性的能量,還可能是破壞性的負能量。無度的道德審判、無謂的人肉搜索,都是網絡生活中非理性的表現。

  提升理性判斷的能力並讓它成為網絡生活的日常自覺,是結束網絡生態這種無序狀態的必由路徑。網民理智了,表達理性了,網絡生活才能變得更加清朗有序,從嘈雜混沌的境地走出來,才能避免網絡暴力的發生,網絡文明才能夠得以建立。

  網絡世界絕不是個可以肆意妄為的蠻荒叢林,它有著與社會有序運行所必須的規則和秩序。而這種規則和秩序的建立,除了需要法規制度進行必要約束,更有賴於網民素質的提高,尤其是理性判斷的能力。當理性判斷成為一種行為自覺,那就意味著網絡生態的自我凈化能力得到提升。

  讓網絡告別叢林,讓網友告別莽撞,理性判斷應該成為我們網絡生活中的行為自覺。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