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其精神內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則。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從國家層面提出的價值理想。
富強,即民富國強。近代中國在追求富強的道路上,歷經種種艱辛。從1840年中國遭受西方列強侵略起,中華民族就期盼著改變貧弱狀況,實現國家富強,併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得以實現,富強才有了可能。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還十分落後。毛澤東主席在1954年曾説:“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如果不迅速改變這種狀況,中國就有被開除球籍的危險。
為了迅速改變國家貧窮落後的狀況,黨和人民表現出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為了拿下大油田,“鐵人”王進喜等豁出命去幹,“寧願少活20年”;為了研製“兩彈一星”,鄧稼先等忘我投入,長時間隱姓埋名。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和國民經濟體系,打下了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基礎。
1978年,鄧小平等領導人有機會到發達國家訪問,意識到中國落伍了,應該奮起直追。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等重要決策,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開始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家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從1978年到2010年,經濟以年均9.8%的速度穩步增長,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的增長速度,國內生産總值于2010年躍居世界第二位;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9728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超過28473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農産品和工業品産量居世界首位。中國的軍事和科技實力等大大增強,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也取得很大成績。香港和澳門已經回歸祖國,海峽兩岸關係也有了很大發展。中國還出色地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一個初步繁榮富強的中國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富強置於了首位。習近平總書記也在闡述中國夢內涵時強調:“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廣大中華兒女的心聲和夙願。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説明,國家富強是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基礎或前提;沒有國家富強,就沒有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説“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就説清了這一道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得到全中國人民包括海外華僑華人的熱烈響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日益成為廣大人民的共識。有理由相信,中國將更加富強,中國夢也一定會實現!(作者為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