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第一次向世界傳遞對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兩年多來,習主席62次談到“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民期盼著同各國人民一起,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按照中國傳統的説法,可以稱之為大同世界。
今天對於人類可以期待的大同世界可以歸納出這樣幾點信息:第一,這是比今天美好的社會狀態,這種美好至少要求物質財富較為富足、國與國之間較為和平。第二,人類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賴、相互幫助進一步加強,或者説,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到了較高的一體化水平。第三,前兩種狀態要求人類建構互相交流、溝通的暢達機制,各種分歧和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和治理。第四,這種社會狀態具備持續發展和向更高水準前進的能力。第五,從今天開始人類通過步步努力可以尋找到通向這個世界的道路。
在今天的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責任和義務為大同世界的到來而努力,因為這關聯到整個人類及我們子孫的福祉。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
第一,中國可以提供自己的文明資源。
長達數千年的積累使中國傳統文化具備了巨大的體量和不易標測的深廣度。其中包含大量處理國與國、人與人之間複雜關係的文明規則和技巧,包含大量關於理想社會的設想和規劃,包含大量對於人類命運和發展途徑的思考,包含大量天人之際、人物之際的深刻洞見和透徹體悟。這些文明資源是建立大同世界的有機材料。
第二,中國可以提供自己的制度資源。
中國傳統社會在制度層面進行過多種探索,在國與國之間的會盟有著許多成功和失敗的實踐。對於國家內部各個部分的關係也有過長期思考和實踐。這對未來社會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借鑒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經過三十餘年的實踐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在外交和內政都積累了豐富的制度資源。我們的當代制度財富可以為許多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借鑒。中國傳統和當代的制度資源可以為大同世界的建構提供龐大有效的支持。
第三,中國可以提供自己的物質資源。
雖然人均資源並不突出,但我國資源總量在整個世界上還是相當可觀。更主要的是,經過長達三十六年的建設,我國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尤其是在科學技術層面,我國奮起直追,在某些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就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智力和技術扶持。這種支持將長久持續。按照我國經濟目前的增長速度,可以想見,再經過三五十年的發展,我國掌握的物質財富更為豐富雄厚。這可以為未來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相當大的物質支持。
中華民族經歷過衰落和繁盛、苦難和光榮,她更懂得世界和平的可貴和人類大同的美好。因此,我們肯定能更好地承擔起建構人類理想社會的責任,並將為此付出一個偉大民族的奮鬥,貢獻一個偉大民族的努力。(作者是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央視網2016年3月22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8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5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4日
央視網2016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