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院公開狀況考驗司法公開成色

特約評論員王琳

  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首席大法官周強,向20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報告工作。近萬字的報告在18頁正文之外,還有32頁的附件,圖表、曲線、二維碼圖文並茂。據稱這份報告歷經28次修改,媒體直呼:最高法院也“蠻拼的”。

  從過去一年最高法院的工作來看,推動平冤糾錯、推進司法公開堪稱重點。平冤糾錯的背後是血淚的教訓,稱之“政績”不合邏輯,首席大法官也在報告中反思“對呼格等錯案十分痛心”。而司法公開確讓不少關心中國司法進程的民眾眼前一亮。

  去年,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世界最大的裁判文書網、執行信息公開網三大公開平臺先後建成並啟用。中國法院在去年一年進行視頻直播的庭審已達8萬次。此外,有629.4萬份裁判文書上網公佈,110萬例“老賴”信息被發佈。

  司法信息為什麼要公開,而且要全面、及時、有效公開?在法制恢復重建之初,“司法神秘主義”曾在中國法律界佔了主流。支持這一論調者,除了有現實層面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把控説之外,他們也常常借助西方幾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的材料來證明法官應“離群索居”、遠離輿論。殊不知,在當下這個自媒體時代,源於西方的司法神秘主義也在加速消退。法官的權力壟斷、知識壟斷、信息壟斷都被打開了缺口,以“神秘”來強化司法權威的傳統路徑已然坍塌。

  我曾在《當司法公開遭遇“自媒體時代”》一文中指出:轉型中國較之西方更大的問題在於,我們的法院是在司法權威還未樹立的情況下,就一頭撞上了眾聲喧嘩的信息時代。中國的各級法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將不得不堅持兩手抓:一手以個案公正來加快提升司法公信,一手以信息公開來滿足民眾在知情權上的需求。

  尤其是,中國的法院系統還屢受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的不當干擾。及時、充分的信息公開其實也是抵抗外來干擾的不二法器。換言之,司法公開並不是基於“主動佔領輿論場”或“應對法院輿情危機”的需要,而是促進司法公正與樹立司法公信的需要。

  在新一輪的司法改革中,用“搶眼”來形容法院的司法公開一點也不為過。司法公開被寄望于通過引入“陽光”來倒逼司法公正。有了如此之多實實在在的變化,認同是第一位的。

  全國法院系統在司法公開上雖然“蠻拼的”,但這並不表示司法公開就已“大功告成”。公開的目的,是要倒逼司法公正。最高法院在司法公開上的積極推進和率先垂范,為各級法院提供了可參照的樣本,但各級法院,尤其是各基層法院在響應司法公開上仍然參差有別。而根據級別管轄的相關規定,最高法院受理並直接審理的個案,並不多。最高法院周強院長在報告中所列舉的十余宗個案,大多來自高級法院及以下各級法院。

  正因為基層法院承載著絕大多數的案件裁判工作,民眾對司法公正的關切、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主要也落在基層法院。近年來引發眾聲喧嘩的司法輿論危機事件,基本都發生在基層法院。而基層法院的司法公開狀況,在很大程度上仍與該院“一把手”的重視程度最相關。這樣的佐證俯手可拾。如果司法公開不能覆蓋到全部基層法院,“以公開促公正”的制度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最高法院司改辦主任賀小榮“兩會”期間透露,最高法接下來將重點推進中西部地區司法公開的力度和廣度,拓展中西部法院的司法公開的範圍。應當説,這一決策堅持了“問題導向”,很有必要。中國是個法制統一的國家,最高法院為司法公開搭建了諸多平臺,但如果缺了中西部法院的積極參與,冠以“全國”之名的公開平臺恐將徒有其名。落後和貧困不應成為司法公開的障礙,決心是否堅定才是司法公開全覆蓋的最大障礙。

央視網新聞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網絡新聞聯播”,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更多精彩請關注各大微博平臺@網絡新聞聯播 ,@央視網新聞 。

網友立場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下載央視新聞客戶端

獲取獨家新聞資訊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