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嫦娥”登月衝擊波:世界訴説37年的等待

2013年12月15日 22:42

央視網(編譯王磊、張雷、江易易 報道)對於中國的“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實現在月球軟著陸以及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的分離,美國、歐洲和日本媒體普遍予以積極評價,認為加入“月球俱樂部”是中國實現“宇宙大國”地位的重要一步,也為低潮中的世界載人太空探索活動注入一針“強心劑”。

美媒:中國空間計劃雄心勃勃

各國媒體紛紛指出,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實現航天器在月面軟著陸的國家,也是30多年來首個完成這一壯舉的國家。

美國《紐約時報》以《巡視器著陸,中國加入月球俱樂部》為題,感嘆中國空間技術的飛速進步和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文章稱:“當1976年蘇聯實施上一次軟著陸時,處於‘文化大革命’尾聲階段的中國依然混亂不堪。現在,更加富有和強大的中國正力圖成為一個受到全球尊重的大國;中國政府認為,在空間領域獲得一席之地,能對提升科技和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地位起到關鍵作用。”

北京時間12月15日淩晨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成功分離,“玉兔號”駛上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跡。(視頻截圖)

“巡視器上配有相當數量的儀器,可見這次任務的雄心。”文章引用空間歷史學家和探月專家安德魯·柴金的話説,“人們有望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科學發現。”

美國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保羅·D·斯普迪斯認為,“嫦娥三號”在探測月球的同時,也是在為將來的探月任務做技術上的準備。在他看來,中國的這個著陸器能承載比“玉兔號”月球車(140千克)重10多倍的質量。“儘管它將進行一些新的科學探索,但它的真正價值是測試一個新的月面載重運輸系統——這個系統可能會很強大。”

《紐約時報》報道稱,10年之內,中國可能成為唯一擁有服役空間站的國家。目前由15個國家航天員共用的國際空間站將於2020年退役,而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屆時可能已經做好了建立自己空間站的準備。

12月1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的文章《中國‘玉兔號’巡視器駛上月球表面》,高居該網站閱讀榜首位。據BBC報道,位於美國華盛頓的智庫傳統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迪恩·程(音)表示,中國的空間計劃體現了該國對“綜合國力”概念的重視,“看看中國人進行載人飛行的頻率吧——差不多每兩年一次。”中國正系統性地、一磚一瓦地為高端空間計劃做準備,對各個重要環節均有巨大投資。“中國在説:‘我們做的事情只有兩個國家以前做過——美國和蘇聯。’”他説。

英國《衛報》稱,“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地在月球虹灣著陸區登陸,對中國來説是一次巨大飛躍。“在另一個世界登陸,仍然是一項極具技術挑戰的任務。”《簡氏航天系統與工業》顧問編輯彼得·邦德説,“特別是像月球這樣,沒有大氣層,因此你不能使用降落傘之類的東西。你得使用火箭發動機降落,同時確保下降的角度和速度準確無誤,避免落在大坑裏或大石頭上。”

《衛報》表示,儘管中國的空間計劃在技術和經驗上仍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但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他們(中國)花時間研究如何把人送進太空,如何建立空間站,如何探索太陽系——尤其是針對月球和火星。”邦德指出,“他們正大踏步地前進。我想,再過10到20年,他們一定能在這個領域與俄美匹敵,也許會在一些方面超越這兩個國家。”《衛報》認為,隨著載人飛行和探月任務的成功,中國在遠東地區的空間技術競爭中已經遙遙領先於印度和韓國。

日本《讀賣新聞》在報道中指出,“嫦娥三號”登月成功,使中國在成為與美俄一樣的“宇宙大國”征途中邁出了一大步。月球探測對於太空開發項目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外星探測器實施地面操控,是走向更遙遠太空的技術基礎。如果此次任務一切順利,中國將有能力在月球開發中發出更多聲音。

“現在,美國的空間探索充其量也只能説是裹足不前,這讓中國有機會表現得像全球科技引領者——儘管美國在太空仍然擁有更多、更先進的設備。”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事務教授瓊·約翰遜·弗裏澤對法新社説。

學者:中國探月成功對美國是個刺激

中國的探月行動讓一些發達國家的媒體感到了壓力,它們憂心於本國在空間探索方面的不作為,同時對“嫦娥三號”登月的國際和科技意義予以高度評價。

日本《朝日新聞》在題為《誰將主導未來的載人航天飛行》的文章中指責,中美都有詳盡的載人飛行計劃,印度方面也屢次表達了這個願景,但完全看不到日本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方向。

美國“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網站稱,中國在空間探索上的魄力與華盛頓政治領袖們的毫無遠見,形成鮮明對比——那些政客抓住一切機會阻撓美國宇航局的工作,妨礙美國科學的進步。

美國自1972年後就沒再實施過月面軟著陸,其國內一直有人呼籲重返月球。署名“西蒙·拉斯科夫斯基”的醫學研究者在社交網絡建言:“中國(探測器)登上了月球,是該我們回去的時候了。”

“中國正在改變,而且還是成倍地增長。比較1988年、2000年和2012年的中國,你真不知道2014年中國又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擁有一千萬訓練有素的國民,在全球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德國《明鏡週刊》網友“Otoshi”大聲疾呼,“歐洲和美國,趕緊醒來吧,準備迎接挑戰!”

據《明鏡週刊》介紹,美國把探測月球的事拱手讓給中國,自己更專注于“谷歌月球X大獎”——由X大獎基金會和谷歌公司聯合推出的月球機器人競賽。如果有哪傢俬企能夠在2015年之前把第一個機器人送上月球,讓它行駛三分之一英里(約536米),並傳回高清照片,那麼該公司就會獲得2000萬美元(約1.21億元人民幣)大獎。一些參與者甚至希望在月球上做生意。但是由於成本太高,還不確定是否會有探測車能登上月球。

英國《電訊報》引用該國萊斯特大學空間物理學教授肯·龐茲的話説,中國未來實現航天員登月的計劃對科學來説是個好消息。

奧巴馬取消了2020年之前讓美國航天員重返月球的計劃,這讓一些人開始懷疑他推進載人太空探索計劃的決心。龐茲預測,現在隨著中國距離實現將航天員送上月球的目標越來越近,華盛頓可能會受到重啟太空計劃的政治壓力。他認為,美國太空計劃的停滯局面還將持續下去,直到中國人登上月球,華盛頓才會有足夠的政治意願去實施更大的動作。

“如果中國的嘗試獲得成功,像我一樣堅信空間探索意義的人都會感到高興。” 龐茲説,“這將是對中國(空間)計劃的巨大促進,我想這也將是對其他國家(空間計劃)的促進。”他對中國的探月工作寄予厚望:“‘阿波羅’計劃僅僅對月球表面做了少量研究,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德國網友:這是人類航天的勝利

中國“嫦娥三號”在月面的軟著陸贏得了國外網友的廣泛關注。據新華網報道,按發帖數量計算,“嫦娥三號”已迅速攀升為12月14日美國社交網站最熱門話題之一。各國網友多以調侃的語氣表達了對這一事件的欣喜之情。

德國網友“tmhamacher1”樂見中國探月的成功:“這是一個好消息!終於,太空再次成為了焦點,畢竟未來是屬於太空的。現在美國也對月球探索越發感興趣。如果沒有競爭,那人類還生活在上帝的搖籃中呢。”網友“syntax35”則説:“衷心地祝福,這是人類航天的勝利。”

署名“Astro0”的網友寫道:“快,出去看看月球,那兒來了個嶄新的物體,閃閃發光!”一個叫“小行星行動”的美國民間組織“通報”説:“太陽翼已經展開。37年後,月球上首次有了活的探測器。”

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納塔利·柯倫”在推特上評論道:“真令人興奮,這是37年來首次有探測器‘訪問’而不是‘砸進’月球。37年啊,哇!我想月球可能以為我們忘記它了呢!”

美國搜尋外星文明研究所卡爾·薩根中心的弗蘭克·馬爾希説:“用了37年才重返月球,想到這個就有點淡淡的悲傷。”

來自澳大利亞的天體物理學家凱蒂·馬克説:“自我有生以來,中國是唯一在月球上‘軟降’某個物體的國家。”這句話引起許多網友共鳴,被大量轉發。

在美國航天城休斯敦工作的羅伯特·弗羅斯特説:“上一個探測器月面軟著陸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還沒出生呢。祝賀中國國家航天局和與之合作的歐洲航天局。”署名“詹姆斯·摩根”的網友則回應説:“天啊,我都感到老了,我第一次聽説月球軟著陸時才4歲大。”

署名“馬克·諾爾”的網友説,他為“嫦娥三號”的成功著陸“興奮得發抖”,今天月球不再遙遠!美國網友“索斯藤·卡爾寧”稱讚道:“祝賀中國,棒極了!”來自瑞典的“彼得·利延貝裏”説:“37年後,人類探測器終於又現身月球。謝謝您,中國!謝謝您,嫦娥三號!”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