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布加勒斯特峰會使“中國分裂歐洲”説辭不攻自破

2013年11月26日 22:21

央視網(編譯王磊 報道)幾天前出席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又馬不停蹄地飛往羅馬尼亞參加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將“中國經濟好聲音”帶到中東歐。然而,就在中歐關係全面深化的進程中,歐洲一些人士不斷拋出“中國正在分化歐洲”的言論,本末倒置、混淆視聽,給雙方的真誠溝通與合作帶來了負能量。

布加勒斯特峰會使“中國分裂歐洲”説辭不攻自破

李克強:中國堅定支持歐盟一體化進程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結下了深厚的傳統友誼。”李克強11月25日在中東歐國家媒體發表的題為《跨越千山萬水的問候——寫在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即將舉行之際》的署名文章中寫道:“中東歐國家是歐洲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中國堅定支持歐盟一體化進程,希望看到一個更加團結和繁榮的歐洲。中國支持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選擇,相信中國—中東歐國家全面合作不僅有利於雙方人民,也必將為中歐關係健康、均衡和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當天,李克強抵達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在與該國總理蓬塔共同會見記者時表示,羅馬尼亞有句諺語,“友誼如美酒,酒越陳越香,情越久越深”。中方願同羅方共同努力,開創兩國友好合作新局面,讓中羅友好這杯“陳釀”享有盛譽,歷久彌香。李克強説,中羅關係未來要著眼于推動中國—中東歐、中歐關係發展。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發表了《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為中歐合作勾畫出新的藍圖。中羅合作是中國—中東歐、中歐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可以發揮示範作用。

中歐關係的全面升級是大勢所趨。正如李克強日前所言,《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涵蓋面之廣“前所未有”,從航天航空到反盜版,從城市化到能源,可以説是“上天下海入地”的全面合作。把握好中歐關係的“方向盤”,提升中歐合作的戰略水平,推動中歐關係未來10年取得更大發展,將為世界和平、發展與繁榮作出兩大主要經濟體、兩大文明應有的貢獻。

綱要:強調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11月26日取得重要成果——與會各方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

在綱要中,與會各方回顧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取得的成就,積極評價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為鞏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傳統友誼、加強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促進人文交流,推進中歐關係全面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一致認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契合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各自發展特點與合作需求,符合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利益。

與會各方強調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與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相輔相成,並行不悖,願繼續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和深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致力於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打造成為中歐合作的增長點,服務各自發展,造福各國人民,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併為處於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提供有益經驗。

為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進一步發展,與會各方圍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主題,共同制定和發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表示將根據各自國家法律法規,歐盟成員國並將根據歐盟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合作。

專家認為,該綱要是一份指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的重要文件。更重要的是,綱要所體現的各方真誠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精神,將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更加深入的合作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與此同時,綱要將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發展,通過“推進中歐關係全面發展”這一表述,至於中歐關係的大框架下,展示了中國發展同歐洲關係的全局性戰略眼光。而且,綱要中“歐盟成員國並將根據歐盟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合作”的內容,充分表達了中國的真誠。這樣的內容,對懷疑中國在歐洲“有圖謀”的看法,無疑是一次有力的澄清。

歐盟智庫:中國意在對歐“分而治之”

然而,近年來國際輿論中質疑中國“分化歐洲”、“對歐洲分而治之”的聲音不絕於耳,干擾中歐關係的良性發展。

2011年6月30日,致力於歐盟事務報道的EurActiv網站刊文稱,歐盟最具影響力的智庫之一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撰寫的一份報告認為,在歐洲面臨主權債務危機的背景下,中國“趁人之危”,要“買斷歐洲”。報告還稱,中國趁歐洲內部不團結而分化歐盟國家。報告指出,中國不買歐洲公債,而是向多國購買其本國國債,以此收買希臘、塞浦路斯及馬耳他等小國,使其在涉及任何對華不利的歐盟決議出現時發揮平衡作用;中國使用仲介人或機構,透過離岸中心對歐洲進行投資,其中有八成投資是經香港、開曼群島和維爾京群島進行的,可以説神出鬼沒;中國自2008年起對歐洲有較大規模的直接投資,預計到2020年,投資額勢將增加兩倍,達1000億美元。報告稱,中國根據歐洲國家不同甚至互有分歧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利用龐大的投資去維持對這些國家的分化。

2013年5月下旬,李克強首次以總理身份訪問歐洲,促使中歐光伏談判最終取得成功,避免了雙方之間一場昂貴的貿易戰。美國《紐約時報》5月28日報道稱,中國在這場談判中採取了分化歐洲的策略,通過李克強的訪問取得了歐盟老大德國政府的支持,令呼籲向中國光伏産品施加懲罰性關稅的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赫特和歐洲光伏企業身陷被動。文章稱,柏林的態度是不足為奇的,因為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而中國是德國在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據德國工業聯合會估計,對中國的出口支撐了德國100萬個工作崗位。有所不甘的德古赫特近日通過德國《時代》週報網站指責中國“分化”歐盟成員國。

此外,據中國網2012年5月3日報道,在金融危機嚴重蔓延時期,中國曾經想過在幫助歐洲克服危機方面進行一些努力,但被一些歐洲國家拒絕,理由是怕中國趁機“插手歐洲”、“買斷歐洲”,影響歐洲國家的自主權,進而擔心成為中國的經濟和金融附庸,在國際舞臺受到中國的左右。對於中國大力發展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一些國家和機構拒絕中國後,又炒作中國去挖歐洲的後院和墻角,拉攏中東歐國家,加緊製造中國“分化歐盟”與中東歐“重新結盟”的輿論,想方設法阻礙中國和中東歐提高合作水平。

外媒:歐盟自身問題多,指責中國沒道理

針對中國“分化歐洲”的雜音,一些歐洲人士和國際媒體分析認為,歐洲在處理對華關係時所表現出的各自為戰,不是因為中國有意對歐洲“分而治之”,而是因為歐洲一體化本身不完善,各國都在歐債危機的窘迫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東歐外交人士曾向EurActiv網站表示:“若是歐盟基金夠用,我們就不需要中國人。但現在我們的錢不夠了,所以需要中國人。”來自某地中海國家的一位高級外交官更是反問:“最近德國和歐洲為我們做了什麼?既然大家沒有共同的經濟利益,他們又怎麼好意思要求我們在對華問題上團結合作?”

“首先,歐洲各國之所以對中國採取多種戰略,是因為歐盟本身缺少一個統一的中國戰略。”2013年4月15日,保羅·比恩科夫斯基在其博客EUASIANIST中寫道。他是歐洲議會一位議員的助手,長期主張歐洲與崛起中的亞洲加強聯絡。在他看來,東歐國家對中國投資的追求無可厚非。歐盟東擴後,以波蘭為代表的東歐國家利用德國等歐盟富國的資金搞基礎設施建設,而這些國家進行公路和鐵路工程招標時,中標的往往是德國公司。這樣,較窮的國家獲得了它們需要的基礎設施,富國的公司又賺到了錢。可是,這種平衡隨著中國資金的流入而被打破了。中國公司的要價更低,選擇中國公司,東歐國家就可以花同樣的錢搞更多的建設,何樂而不為呢?如此一來,“奶酪被動了”的歐盟富國當然會心生不滿。要解決這一矛盾,比恩科夫斯基建議歐盟與中國制定全面的貿易和投資協議,並將一套統一的歐洲公共項目承包政策包括在內。

加拿大《星島日報》也曾于2011年7月10日發表社論指出,歐盟儘管是一個整合的政治體,但其成員國各自仍為獨立的主權國,中國與這些國家各自進行經濟活動是自然而然的事,而經濟活動通常是為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中國購買國債也好,進行大小投資也好,均在當地法律許可的情況下進行,實在無可厚非。

對於中國與歐洲的光伏談判,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項目主管、中國問題專家凱里·布朗認為,爭端的解決符合雙方的利益。他在日本《外交官》雜誌上撰文稱,就事實而言,歐盟的確是對中國“投降”了。歐盟和中國在經濟合作方面是唇亡齒寒的關係,所以不可能發生貿易戰。實際上,歐盟對中國強硬,對自己並無好處,其對抗中國的主張也難以獲得歐盟成員國的有力支持。

專家:中國不是給歐盟拆臺,而是補臺

中國方面多次對所謂“分化歐洲論”予以有力回擊。

2012年2月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廣州共同會見了中德企業家代表。“我想講個笑話,”溫家寶説,“最近歐洲發生債務危機,中國表示願意和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加強合作,應對債務危機。於是有人提出來,中國是不是打算買斷歐洲。其實這完全是一個不符合現實的笑話。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中國沒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沒有這樣的胃口能買斷歐洲。”溫家寶還引用數據説:“目前中國企業對德國的投資,只相當於德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們還是剛剛起步。而且我覺得這種相互投資,完全是互利的,而且是嚴格遵守相互之間的法律的。”

在與中東歐國家擴大合作的過程中,中方始終態度鮮明地把中東歐看作對歐洲總體外交的一部分。《光明日報》2012年4月27日評論稱,我們加強同中東歐合作是為了促進同歐洲關係的全面發展;奉勸那些總是心懷叵測抹黑中國的人,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2012年5月3日,中國網刊登北京國際問題學者齊雲飛的文章指出,中國沒有任何試圖分化歐洲的意思,而是平衡推進和促進同歐洲關係的全面發展。

去年9月11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崔洪建發表評論文章稱,在對中國“搶佔新興市場”的“擔憂”以及對中國“分化歐洲”的“指責”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中國威脅論”的時隱時現。這些輿論的製造者更應該關注的是為何此前對中東歐國家極具誘惑力的歐盟,正因深陷危機而“魅力”漸失。今年11月25日,崔洪建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強調,歐方應認識到,中國推進與中東歐合作,非但不會影響中歐之間的合作,反而會成為中歐合作的動力。

11月26日上午,李克強在布加勒斯特出席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分別會見與會的中東歐16國總理。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廣程表示,16個中東歐國家裏有很多是非歐盟國家,中國不能在歐盟框架下實現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合作不是在拆歐盟的臺,恰恰在補歐盟的臺。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開展更緊密的經貿合作,使得中國對整個大歐洲經貿合作有一個非常完整的概念,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合作框架。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